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张爱玲将传统小说笔法与现代审美方式和谐地融于一体 ,在革命文学成为文坛主流的四十年代 ,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张爱玲独特的艺术手法 ,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不同凡响的独家经营。  相似文献   
102.
《小团圆》是年过半百的张爱玲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自传性小说,此时的张爱玲业已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书写人生已不似年轻时仅凭单一颜色的渲染,而是更有深度地映现生命的厚重。张爱玲在遗嘱中对这部作品的去留修改再三,一度要求遗嘱执行人销毁,但是宋以朗综合了张爱玲与其父母的来往信件,最终决定将这部作品公之于众,成为研究张爱玲传奇一生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3.
王凯 《同舟共进》2020,(3):51-55
一曾在上海滩大红大紫的张爱玲,抗战胜利后便沉寂下来,她和姑姑张茂渊从爱丁顿公寓(今常德公寓)搬到了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深居简出,极少抛头露面,偶尔去看场电影,见了熟人也只是点头微笑——上海人逐渐忘记了张爱玲。但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张爱玲命运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104.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她将身处那个时代中夹杂在夫权与父权之下的女性的重重挣扎,以及女性作为受害者最后又变为施虐者的疯狂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文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以及最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主要是女性.曹七巧、长安等众多女性角色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片段,却又是以社会最为底层的眼光表现最为高层的社会价值.其中曹七巧的描写刻画则最为到位,这个人物形象也因此被称为张爱玲写得最为成功的女性.细致地剖析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窥探这部小说的情感走向.  相似文献   
105.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极具魅力,人物语言是其华彩夺目的语言特色中的重要一笔,注重心理感受、戏剧性的对话语言以及性格化的语言是其人物语言的三个方面,这些人物语言看似手法寻常,却隐含着极丰富的表现力,且为表现性格复杂的人物和尖锐的人物纠缠起了很好的刻画作用。从而使她笔下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别有笔致,令人惊叹称奇,且折射出了沧桑的世情。  相似文献   
106.
“怨恨”是对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在21世纪研究中的新判断,其怨恨的产生基于两方面:一是对中国传统弊端的怨恨,二是对现代缺陷的怨恨。他们既怨恨传统也怨恨现代,并由于对现代的怨恨而更加重了对传统的怨恨。  相似文献   
107.
张爱玲与多丽斯·莱辛,在书写时代女性命运的多种形态和生命欲望的过程中,对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进行了深刻批判和自省.中西方两位女性主义作家,对探求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女性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8.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大多是写情说爱的,写到了人的正常的正当的要求,但是张爱玲的笔力却主要不是放在这个方面,她主要是写这种情和爱在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的现实遭际和历史命运,即写出了人本要求在那不合理的畸形社会的经历和结果。张爱玲擅写两性关系、家庭关系,但恰恰在这两个“爱”的浓度最高的范畴内,在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的君临和威压下,正常的情与爱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09.
我读张爱玲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自出道后,盛名至今不减i“张迷”遍布全球。李欧梵说过,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张爱玲说过,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连她的书信都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笔者以为读爱玲的作品就是在读到了爱玲的心灵幽深处,张爱玲的人比她的小说,更像一个传奇。爱玲是一个常读常新,常读也常放不下的文人、女人。爱玲太过凝重太过率真,我读张爱玲,对张爱玲只是又懂得了一点点,明白了一些些,也只是渴望把这一点点、一些些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10.
二十一世纪,女性地位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改变通过古今文学作品对比表现得十分明显.百余年来女性解放运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记述为女性解放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映射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变化.文中主要以大文学家张爱玲的作品为例,结合当时国内外社会环境详细分析文学作品中女性解放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