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一至理名言:“出名要趁早。”一个对张爱玲知之甚少的成都小伙子的艰苦创业。一路前行,确实用自己的行动早早地证明了张大才女的“名言”。  相似文献   
22.
刘超 《法制博览》2010,(15):58-59
冒昧地说,晚清民国的所有女作家中,我仍然愿意读其小说的,除了张爱玲,便只有萧红了。萧红之名传世久矣,但凡读点文章的,恐怕很少有不知道她的。的确,作为文学中人,作为情感中人,甚至作为社会中人的萧红,都是值得品读的。  相似文献   
23.
上海的高度     
陈非 《法制博览》2010,(16):63-63
城市A面 代言人:张爱玲 提名:海宝、许文强、姚明、张爱玲、周立波  相似文献   
24.
张爱玲作品中使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以月亮、镜子、电车为代表的凄楚、 悲凉、孤寂等特定含意的意象的选择与主观物化, 足见这位时代、社会的“弃女”没落感伤、苍凉虚 无、无家可归的精神指归。这些意象的使用, 成为她作品人物心灵被扭曲的最好见证, 也使她的小 说更好地传达出她特有的审美风格。张爱玲作品中这些意象的使用, 不仅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 意象系统, 而且进一步营造成她荒凉而华美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5.
<瑰宝>是韩素音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部作品都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风靡至今.<瑰宝>与<倾城之恋>故事中恋情的主线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香港;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这两部作品又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文体风格和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通过比较两部作品,分析同一时代造就的不同恋情.  相似文献   
26.
艾米莉·勃朗特与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外文学史上令人不可忘却的奇才,两人的身世经历都极具神秘色彩,对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早熟,也都给身后的文学花园留下了常青的奇葩。但在表现所有文学形式都无可回避的爱情方面,却又体现了不同的看法态度,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作者结合艾米莉·勃朗特和张爱玲的时代社会背景及经历,分析其二人作品中的爱情表现,挖掘两位奇女子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27.
苏枫 《小康》2011,(10):105-107
作为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骆以军身边有太多长辈和晚辈。前辈如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苏伟贞,已然在华语世界享有声望。对于自己和同辈人,以及下个世代的写作者,将面临怎样的未来?骆以军说:繁花盛开  相似文献   
28.
关于沦陷区作家的评价问题——张爱玲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一批研究成果的面世,沦陷区文学主体的性质和面貌得到肯定.新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华文学通史>大多增加了沦陷时期的内容.张爱玲、梅娘、袁犀、关永吉、爵青等一批被冷落近半个世纪的沦陷区知名作家的重要作品,重新被纳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但对于沦陷区文学的怀疑、贬低和曲解至今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仍坚持从政治上否定沦陷区作家进而否定沦陷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研究.本文通过张爱玲个案说明产生上述偏颇的原因,是客观层面上第一手材料的省缺以及主观层面上认识论的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29.
《桂花蒸阿小悲秋》是张爱玲的成功作品,以往的解读偏离了其真实意涵。张爱玲通过对来自宗法乡村的上海娘姨丁阿小的琐事、感受、体验、品性及其与主人、丈夫、儿子、同伴关系的细致叙写,消解殖民话语、宗法伦理的权威,也展示在沉重的现代都市生活压力下女性生存的卑微与琐屑,却依然不失自尊、责任感和向好之心。这是张爱玲在其独特的人性悲观体验下,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无奈求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0.
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不仅是一个悲剧(或悲观主义)的世界,更是一个贯透了强烈虚无感的世界。不可否认,虚无感意味着张爱玲中止主体心意的价值牵挂,从价值的关怀状态向非价值的本然状态的滑落。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虚无论者,不等于说她的文本不具有人文关怀的力量,本文从历史、生存、真人、主体四个方面论证张爱玲文本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