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爱玲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是人生的苍凉意蕴,意象的运用随处可见.其中不乏象征的手法和秀丽的警句.奇思妙喻一般的意象的运用,使其着意刻画地略显阴郁的气氛增色不少,其笔下的意象是一种点缀更是一种写意.讲究凝词炼句的张爱玲笔下同样不乏一些出色的警句,时常让人感到惊艳.  相似文献   
62.
张爱玲 《党课》2010,(4):87-87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有些事一直没机会做,等有机会了,却不想再做了。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谈.。等有机会谢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有些爱一直没机会爱,等有机会了,已经不爱了。  相似文献   
63.
艾米莉.勃朗特与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外文学史上令人不可忘却的奇才,两人的身世经历都极具神秘色彩,对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早熟,也都给身后的文学花园留下了常青的奇葩。但在表现所有文学形式都无可回避的爱情方面,却又体现了不同的看法态度,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作者结合艾米莉.勃朗特和张爱玲的时代社会背景及经历,分析其二人作品中的爱情表现,挖掘两位奇女子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64.
张爱玲在其文学生涯中,以她的天赋和对生活的感受,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为上世纪40年代的文坛增添了一束奇葩。纵观张爱玲的小说,确是一幅封建社会大都市生活的风俗画。这幅风俗画不只以描摹风月山水来体现,还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人物内心的刻画,特别是变态心理的刻画,对行将灭亡的社会予以展示。  相似文献   
65.
带着一份老上海美人月份牌,我在秋凉如水的上海老街踯蹰。走过旧弄堂和老洋房,想起阮玲玉或张爱玲,红颜命薄的上海美人,繁华落尽的沧桑与悲凉——斯人早已随风而逝,故居与旧照却留存在市井里弄,留存在发黄的纸上。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旗袍,发髻高挽身段窈窕,那份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深深烙印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宛若古典的花开在时光深处,永不凋谢……  相似文献   
66.
张爱玲的小说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人性的优劣,表现人生的无奈,描绘世间的苍凉,又不乏诗意的浪漫,又充满理性的拷问。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别具一格的“张爱玲体”的形式与品味彰显其聪明和智慧。  相似文献   
67.
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总有一些今不如昔的东西。张爱玲说:“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话似乎就是在说当前,你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幸福指数却降低了;国家综合实力增强,贫富差距却拉大了;经济发展了,丑恶现象也泛滥了。我们的时代,就是处于仓促与无序之中。  相似文献   
68.
陈理慧 《理论导刊》2007,2(1):108-110
张爱玲笔下的留学生、华侨以暧昧迎拒的方式将东西方两大文化资源结构进自己的主体文化心理中,在与国内女子的婚恋关系中,价值追求的错位使他们彼此隔膜,理解、沟通、宽容等情感机制的缺失使他们相互排拒,最终在失望中以妥协相安。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精英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湘潮》2007,(9)
上海是现代中国唯一的大都市,而作为专注上海市民生活的作家张爱玲,她的小说中理所当然的蕴藏着大量的现代性体验成分。只有了解作者和文中人物的现代性体验(家国之感、漂泊无依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张爱玲的现代性风格和她的文学世界。然而当今现代性研究常常陷于浮空。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本文着重以《倾城之恋》为研究文本,从人物内心的现代性体验入手,来剖析挖掘该作品中的现代性内涵,为张爱玲的作品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0.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存在"三大分歧".本文认为,对沦陷区文学要作具体分析;张爱玲不是"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她的作品也不是"时代的艺术";对张的评价既要谈文,还要论人,讲究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