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2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6篇
法律   701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16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确立我国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因素,又要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国际上看,主要发达国家大都区分侵权成立的认定和赔偿责任的确定;从国内法律实践看,虽然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没有确定侵权归责的"总原则",但我国的司法实践已经达成了五项共识。我国对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应采用无过错原则,但在赔偿的确定上应采用过错推定或一般过错原则。  相似文献   
82.
科技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同时,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为权利而奋争的时代,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致使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日俱增。因产品、动物、物件致人损害而引起的冲突并不少见,而将三者统一界定为物主责任,并确定其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对于构建正在立法中的我国侵权行为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3.
雇佣关系为现代社会之普遍现象,雇员在职务中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国应比较各国民法规定,出台详尽的规定:在归责原则问题上,应考虑到雇主较雇员资力悬殊的特别情况,在所有的情况下,让雇主替代雇员赔偿;在第三人确认上,应对雇员是否也属于第三人加以具体规定;在职务范围的认定问题上,应对雇佣关系转移加以规定;在雇员的行为是否要求构成侵权的问题上,应采用肯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实施的规范以及在此规范实施过程中才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实施优良实验室规范的不足之处,提出应该把药物研发人员作为归责主体,推动我国在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85.
吴广松 《法制与社会》2010,(14):293-293
明确界定法律行为的法律责任具有重大的的社会意义。本文简述了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种类以及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86.
行政许可是一种涉及知识性、规范性、专业性、政策性的综合性行政活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在许可决定作出过程中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掌握技术规范、标准的专业技术组织而言,其与行政许可机关的关系,法律地位、法律责任的归属不仅会影响到行政许可本身的公平正当,而且会对正确认识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研究成果颇丰,学界及实务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诸多进行行政程序立法的建议和构想。湖南省率先制定《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获广泛赞誉。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文本进行分析,并结合域外实践经验,以微观的视角探讨《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行政程序立法"细节化"和归责原则的实证规范,以期对我国统一行政程序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8.
对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重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按现行归责原则施行以来,在实践中对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对受害人的权利保障却有些不尽如意,其中也暴露出一些现行归责原则的缺陷。本文指出要使国家赔偿法更有效的维护人民的利益,需要重整现行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89.
异议登记是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法上的重要制度,是对真正权利人之更正登记请求权的一种临时性保全措施。异议登记本质上属于一种防范侵权的补救机制,可是如果运用不当,也有可能让真实权利人感到不安。本文简述了异议登记的侵权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90.
为了重塑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对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只确立无过错归责原则为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的建议。文中着重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对现有的行政赔偿范围和将有的内容在无过错归责原则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