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88篇
工人农民   171篇
世界政治   3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4篇
法律   668篇
中国共产党   2854篇
中国政治   2925篇
政治理论   967篇
综合类   10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801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主编的话     
  相似文献   
992.
儒家思想包含着为什么要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人等深刻的做人道理,对当代德育教育仍具有重要价值。对儒家的做人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今的教育现象,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宗教批判观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从当代视域来解读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可以看到它对当代中国宗教理论和宗教工作的发展仍具有多重价值.马克思宗教批判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方法",客观对待宗教现象,坚持"辩证方法",认识宗教的两重性,坚持"实践否定性",推动宗教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党政论坛》2010,(12):62-64
我们胜利了! 午饭过后,接到江主席办公室的电话说,江主席在等待表决结果,要我们在第一时间向他报告。短短几句话,体现了中央对申办世博会的重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996.
我的根     
友人要我写写北京,我有点发怵;友人说:“你就写你的根嘛!”我想了想,根好像在西城。于是,就出来这么个题目。  相似文献   
997.
包志勇 《学理论》2008,(11):58-5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那一盏灯     
毛磊 《党建文汇》2008,(1):51-51
35岁时,医生说,车祸导致我颅腔内的淤血压迫视神经失明,如果血肿消除,就可以恢复视力。住院期间,孤独与恐惧让我格外地思念丈夫与孩子们。直到有一天,护士通知我将有一位新病友与我做伴——琼。这个声音甜美的姑娘,时刻关注着我的心情。漫漫长夜里,她常常为我唱起圣歌。她说:“芭芭拉,暗夜沉闷漆黑。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看得见那盏心灯。”  相似文献   
999.
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化大众”与“大众化”相统一的双向互动过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低水平化,也不是庸俗化,更不是要经院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基、归宿和落脚点。因此,如果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中国化和时代化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而要实现其大众化,就要努力创新引导方式、转变社会关注点、创新话语方式、创新传播方式和宣传模式,以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00.
国学与当代     
<正>近年来,国学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热潮,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不过,如何认识国学的价值,却有待加强认同。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