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重要的简牍、帛书文献在我国相继出土,给学术界带来了接连不断的惊喜。这些文献在价值上足以和王国维先生所谓“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相媲美,其对法律史研究之巨大价值亦不言而喻。众多失传已久的古代律令、流沙掩没的司法文书、深藏墓穴的先秦佚籍,它们的再现每每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在法律史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同样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文献之出土仍呈方兴未史之势,屡有重大发现见诸报端。本期特组稿件对此问题予以研讨,并以之纪念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20周年。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张伯元教授抱病为本刊撰写专稿,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32.
人类的历史就是悲剧相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外国人开始注目中国的悲剧,中国学者也尝试引进西方观点用以研究中国的悲剧。王国维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他的悲剧理论开拓了中国近代悲剧美学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3.
李兴濂 《各界》2014,(2):44-44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陈寅恪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才高气傲。其实,他也有风趣和幽默的一面。1925年,陈寅恪进入刚刚创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粱启超、赵元任成为四导师之一。当时的清华,人才济济。陈寅恪在院中是最年轻的导师。他讲课,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旁通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并且庄谐杂陈。  相似文献   
34.
朱芳慧 《学理论》2013,(14):246-247
作为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并均有卓越建树,尤其值得世人瞩目的是他在教育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王国维的教育实践,包括主编《教育世界》、参与并任教于中国建立最早的师范学堂、谋划建立师范学堂等等。王国维早期教育思想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教育实践又为王国维进一步形成自己独特、先进的、系统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境由心造     
草萌 《江淮法治》2014,(12):58-59
正人衰老的只能是物质,而不是精神。愿我们老人都能认知"境由人造"这一至理,善待别人更善待自己……"境"即"境界"。在名著《人间词语》里,王国维先生对此有过透避的阐释,不过均就"文学"二字而发。不才如我,活到目下一大把年纪,忽又悟出为人处世当中,"境界"问题也大有研究,甚至不可或缺。话说从头。犹记40郎当岁辰光,一位干政法的同乡、学长来看我,指  相似文献   
36.
王婷 《今日浙江》2012,(2):54-55
浙江,一条同宗同源的文化之河,一代代文化人才在传承中繁衍,一部部文化作品在接力中繁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徐志摩、茅盾、郁达夫……浙江大地上,文化名人灿若星河。  相似文献   
37.
人在倒霉时最明白。平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分彼此,亲如兄弟。而一旦到了秦琼卖马、关羽走麦城的时候,就会有人坐视不管,看你笑  相似文献   
38.
我一直很欣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三句宋词讲到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39.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10):57
《鸡鸣偶记》一则[明]苏浚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人间词话》一则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40.
李晓红 《党政论坛》2010,(12):44-4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