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26篇
政治理论   230篇
综合类   2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07,(3):118-121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核心,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一,现代中国文学这一称谓并没有名副其实;第二,文学主体的现代思想与现代意识的欠缺是造成文学客体现代质素稀薄的根源,而文学主体现代性意识的构建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第三,在当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性意识形态相对薄弱,由此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困境。当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包括自由、竞争、民主、平等、人本等现代质素的日益培育成长,这些条件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2.
50年前"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上关于唯物与唯心的争论为当今观念形态的"去蔽"工作提供了借鉴,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主义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哲学学科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贯通自我学术生命与民族文化生命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93.
从政治理性到理性主义政治的蜕变,缘于工具理性在政治领域的极力扩张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这导致理性自身所蕴含的工具与价值双重意义的疏离,使现代性政治暴露出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色彩和人自身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的丧失。为此,必须从社会生活世界的视角,着眼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来追寻政治价值理性,以建构合理性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994.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当代现代性的批判、观照、审视、反省的产物.他认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为的风险已经成为了后工业时代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因此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而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化批判,早已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导.所以我们不难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中找到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的现代性根源的阐述.  相似文献   
995.
郭卫军 《研究生法学》2008,23(5):137-142
美国当代学者、政治家昂格尔的著作《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一书,以法律为切人点对现代社会的特质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在书中,他毫不隐晦地直陈现有的社会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社会,传统的社会理论范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基于此,他试图重新建构起具有解释力的现实的社会理论,他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对我们重新梳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反思现代性问题并反观到我们自身的“中国问题”均极具启发意义,可以说,这也恰是我做昂格尔此书的读书札记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社会离不开德治.德治对于中国文化是渊源流长的.中国社会的文明化过程(从传统走向现代),始终内蕴一种中国人意义中的德治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从现代性眼光审之,德治加法治才是我们的政治文明应建树的现代性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现代性视域中的承认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佳  马晓艳 《求实》2006,(7):41-43
共同体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开放的伦理精神实体。它在社会变革中实现自身现实规定性的变革。传统的道德共同体与现代的承认共同体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方式和载体。在由前现代文明向现代文明嬗变过程中,传统的道德共同体必然被现代的承认共同体所取代。而这一切必须从承认、包容出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98.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转型。国际环境变了,历史方位变了,党的建设的任务也要跟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99.
对启蒙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理精神。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它关系到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国家,造就什么样的现代性,亦即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制度与行为方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走向,了解西方现代性存在的问题,进而反省中国的启蒙与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凌学武 《前沿》2006,(10):148-150
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结构中,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设计而产生了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了自然的人际关系。在现代复杂社会环境中认真追踪非正式组织的发生、发展,研究其内在规律,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对现代组织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