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151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李娉 《理论月刊》2015,(2):23-27
在19世纪中叶旧欧洲解体与黑格尔哲学瓦解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都对人的存在做出了新的思考,但是他们的致思路向却迥然有别。马克思主要从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历史条件出发观照"现实的个人",突出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克尔凯郭尔则从个体生存的精神状态、非理性情绪出发观照"孤独的个体",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这两种不同的思考角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和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73.
社会性规制的本意是防范风险、保护环境、公众健康和生产作业安全,但是却往往会引起诸多未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对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社会性规制受"安全"的目标驱动,技术创新受"发展"的目标驱动,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如何在科技创新与社会性规制之间取得平衡关乎发展与安全能否协调进行的问题。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从规制目标、规制供给和规制工具三个方面探讨社会性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平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4.
国有企业是社会性企业,非国有企业是盈利性企业。国有企业的本性决定其微观效率较低而宏观效率较高的一般状况;非国有企业的本性则决定了其微观效率较高而宏观效率较低的一般状况。为了使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优势互补、良性共生,必须对两类企业进行动态平衡管理。  相似文献   
75.
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女童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文化的渗透对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特点表现为:1.自我意识程度较低;2.同伴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能力较弱;3.独立意识低弱;4.社会知识面窄,知识占有量少。文章指出,要促进民族地区女童社会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必须:1.厘清观念,倡导男女平等以优化女童社会性发展的社会环境;2.教育妇女,促进发展,为发展女童社会性而教育母亲;3.改进教学,培养女教师;4.提高女童觉悟。  相似文献   
76.
“体制性迟钝”催生“怨恨式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是长期置身于受伤害的处境,越是觉得这种处境超出自己的控制,怨恨就越深一个社会的基调性情感,是这个社会的结构性因素持续作用下的产物。对处于急遽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我们还真难以厘清其中的百感交集,分清其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77.
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的一种原型,它位于精神结构要素的表层,是个体通过对自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展示出来的。人格面具具有双重性,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对青少年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我认同危机等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而,引导青少年争取合理运用人格面具理论,建立全局观念,塑造和谐人格,适时采用"自我表露"等方式对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8.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12):10-13
封面的“授”字,意指授法立法。授权立法的来龙去脉,未来是否存在,扩大还是缩小,本期为您详细评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份呼吁全国人大收回税收立法权的代表议案,引发舆论热议.由此展开的社会性反思,或将迅速推动税收立法权的改革。  相似文献   
79.
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笔谈——对进入实地的社会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地调查是社会科学家获取经验知识的重要来源,这种方法经常为学者们所采用。本期杂志组织了几位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实地调查研究方法涉及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李国武博士认为,实地调查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在进入实地的调查实践中,调查人员要调用自己的资本,和被调查者建立一种社会交换关系。刘能博士以对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提出了在实地研究中"定性先行,定量跟进"的方法论主张。孙龙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探讨了焦点小组方法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樊欢欢博士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实地访谈中研究者和被访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些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个主题的讨论中来,以增进对实地研究方法的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0.
社会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过程中有助于受害者身心康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特性要求在其精神救助系统建构中需要专业社工介入.而专业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的专业和职业,只有当其成为社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才能在制度层次上使得精神救助成为社会性突发事件,乃至人们相关需求的常态服务.而在此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转变、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转型、服务本土化切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救助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