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25篇
中国共产党   206篇
中国政治   252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程亚文 《同舟共进》2008,(11):13-13
过去几年中,一有重大恶性事件,重要政府官员辞职以息天下怒的事情,人们已见过不止一次两次。官员问责制的实施,似乎正给中国官场吹进一股新风。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一个地方或机构因为治理不力而使"不该发生的发生了",有人出来负责  相似文献   
72.
温映瑞 《党政论坛》2011,(15):15-18
一、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党建新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已跨入互联网时代,也称“网络时代”。如今,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离开网络,人们几乎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73.
网络时代,传统纵向传递式的代际关系受到了猛烈冲击,网络使文化传递方式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已 是不争的事实,长辈们正面临着新挑战。  相似文献   
74.
无论官员焦虑与否,网络都开启了一个草根政治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言论开放、观点自由的时代,我们的官员应该学会以健康的心态成长  相似文献   
75.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纸质媒体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使年轻读者群从纸质媒体逐渐转移、纸质媒体广告收入受到影响等。但纸质媒体具有网络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如有长年培养出来的固定读者群、网络媒体不可比拟的权威性、拥有独特的新闻采访权等。为了应对挑战,纸质媒体一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让读者更信任;二要为精英化读者群提供真正的深度报道;三要与网络媒体融合,使纸质媒体的优势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6.
《公民与法治》2011,(6):18-19
“史上最毒后妈”、“海运女”艳照门、合肥“艾滋女”……一起起号称“有图有真相”的网络热点,最后被认定为捏造;“群殴”、恶搞、人肉搜索……一桩桩横行的网络暴力,让许多网民无辜遭受伤害。网络时代侵权事件屡屡发生,当事人维权却屡遭困境。  相似文献   
77.
审视网络时代的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文化是青年创造的以独特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它包括表层的具象行为文化和深层的价值文化。网络的出现、使用,对青年文化各层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青年的语言、人际交往、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各个方面。但在积极的影响之外,也夹杂着消极的成分,对此应加以警惕和防范。  相似文献   
78.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1997年10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我国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做过一个调查,当时我国有网民62万,联网使用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79.
龚浔泽先生所著的《江苏脉动:网络时代的区域新观察》一书以江苏作为描述主体,通过对江苏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苏南模式历史变迁、江苏与浙江发展路径的比较、江苏与山东的竞争、长三角地区的竞合协调、苏州模式与拉美化的规避、苏北的困境回溯和后发优势等问题的深入梳理、描述,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和语言生动地展示了江苏发展的前世今生,解读了江苏区域发展特色形成和改进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80.
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媒是一种公民参与的新载体和新途径,孕育着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新型沟通模式.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网络文化的解构性、网络立法和网上身份认证技术的滞后性,容易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网络时代政府对信息集权控制的隐蔽性,可能导致"技术官僚为民做主";"数字鸿沟"现象、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沟通.基于此,应积极构建政务公开的法制环境、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数字鸿沟"的技术防控机制,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传媒与公民社会进行有效沟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