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08篇
中国政治   163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当代党员》2006,(11):75-75
西南大学是200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500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承载生活和学习的重压下,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对高校贫困生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收费政策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毅 《理论月刊》2004,(6):89-91
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但是大量贫困生不但交不起学费,生活费也成问题,日益严重的学费拖欠已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大规模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规范化的学生助学体系,并通过建立个人诚信制度、增加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建立担保和保险机制等来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收费政策的制度保障,其发展趋势是让所有学生都能自由选择以接受助学贷款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成因与援助方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关注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事关高等教育的公平与社会的稳定。分析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援助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助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奖学金发放不足,贷学金额度较小等一些问题,急需建立跨校的、有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全完整的特困生资助机构,来完善资助制度和措施,加大资助力度。  相似文献   
16.
论贫困生诚信教育及资助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诚信教育既要依靠道德说教 ,更要依靠法治规范。目前各高校实施国家助学贷款 ,其效果很不理想 ,既有大学生自身信用缺失的主观原因 ,也有社会、高校大环境诚信体系受冲击等客观原因。必须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全社会都来献计献策 ,共同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的卢氏县,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中小学在校生中,贫困生有8000余人。2001年,全县小学生有165人辍学,初中生有547人辍学;2002年,辍学学生人数虽有所降低,但小学和初中的辍学率仍分别为0.24%和2.6%。  相似文献   
18.
薛庄林  宁淑媛 《学理论》2015,(5):200-201,22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调查分析独立院校中400名贫困大学生的的成就动机一般状况和人口学特征在成就动机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一是贫困大学生获得成就动机维度水平不高,防止失败动机维度不低。二是特殊贫困大学生在获得成就动机维度与一般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二年级贫困大学生在获得成就动机、合成成就动机维度与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高校贫困生根据贫困程度,一般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种类型,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教育和生活费用。受家庭经济因素和就业严峻形势的影响,他们是就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助困的工作,它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等。同时,社会角色观念作为社会工作理论之一,能很好地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要素,整合这些资源是促进贫困生就业的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20.
罗伟 《工友》2012,(10):18-20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靠在建材市场出苦力的搬运工来说,5000元是一笔巨款。湖北十堰一名身有残疾的搬运工,宁可自己吃馒头喝白开水,也要捐款帮助贫困生和身患疾病的儿童。有人劝他少捐一点,他说:"我的日子还过得去,能帮别人就帮帮别人吧!"他,就是被誉为"最美搬运工"的甘龙宝,一位年已49岁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