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225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196篇
政治理论   172篇
综合类   3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环境已成为引发幼儿的各种学习、展示、互动交流以及发展的重要途径。创设多元艺术环境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相应的环境创设策略研究,能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欣赏、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权利存在着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状态。权利的实现是一个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有权利的动态过程。在我国现阶段,无障碍通行权已从应有状态上升到法定状态,完成了权利实现的第一步。但无障碍通行权的实有状态与法定状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无障碍环境的缺乏。为保证残疾人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措施,积极地营建无障碍环境,促使这项权利从法定状态上升到实有状态。  相似文献   
103.
俄罗斯文化是在俄罗斯民族土壤中诞生的,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结晶。俄罗斯文化与其所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包括自然环境、早期社会结构及其经济基础、宗教传播和政治制度等。以上各因素互为关联、交互作用决定了俄罗斯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传统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分析,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初步探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模式选择,并在充分尊重区域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东盟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地缘要求。  相似文献   
10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各类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学习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其时效性、互动性和针对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空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方式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6.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探索适应油区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努力推进构建油区"法制环境"。不断适应油区法制建设的新特点,积极创造法制宣传教育新平台,并不断加强推进"法制环境"建设的保障机制,加快油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大陆民营企业入岛投资理论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实践进展缓慢,入岛投资的家数与金额都低于预期,理论与实践呈现出明显的反差。从法律环境的角度分析投资进展为有效方式。两岸涉及投资的法律逐步规范并处于趋同之中,具有良好的基本面。但法律环境也突显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台湾地区对投资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制度都有较强的行政审查色彩,遏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未来法律环境的改善需两岸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8.
东莞的经济 2 0多年来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 ,非公有制经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所以有了迅速的发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的政府营造了一个各种经济成分适宜发展的环境 ,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9.
良好的执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监狱的执法环境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犯罪构成由相对单一向多样化转变、监狱结构由义务主体向权利主体转变、监管目标由狱内安全向狱外不再重新犯罪转变、狱务公开由封闭性向相对开放性转变。针对监狱执法环境的转型及现实之困惑,应落实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能力、落实执法责任等调适之...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outlines recent debates over nuclear energy and wind farms in an age of growing concern about climate change. Proponents of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used “trade‐off” frames to promote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face of current and potential opposition to the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nature and limits of the trade‐off frames being used and their probability of success. We argue that using the language of trade‐offs is generally a suboptimal framing strategy: trade‐off frames remind the public of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particular policies, and therefore play into the hands of policy opponents. However, policy advocates may turn to them when the costs of a technology are well known and are perceived as high. In such cases, trade‐off frames may help to justify controversial policy solutions. Like any frames, the trade‐off frames used in the debate over climate change solutions both illuminate and obscure the deeper issues involved in energy policy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