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娱乐     
《工会博览》2010,(10):51-51
不能吃自带食品 两位律师走进一家小餐厅.叫了饮料后从包里拿出了三明治。餐厅服务员说:“对不起,你们不能在这里吃自己带来的食物!”两位律师互相望了一眼,然后交换了手上的三明治……  相似文献   
32.
《福建党史月刊》2010,(19):I0003-I0003
<正>8月26日上午,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三明市委共同主办,永安市委、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承办的"福建永安·抗战文化论坛",在永安隆重开幕。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  相似文献   
33.
木子 《政府法制》2010,(24):15-15
1944年,罗斯福第4次连任美国总统。 一位记者请他谈连任的感想,罗斯福很客气地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罗斯福先给了他一块三明治,记者感到受宠若惊,认为这是“殊荣”.  相似文献   
34.
《福建理论学习》2007,(11):F0002-F0002,I0001
2004年,三明人民自己的本科大学——三明学院诞生了。三明学院虽然年轻,却有着被誉为"闽师之源"的悠久历史,校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一如既往,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展自己,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三明学院上下的共识。如今,乘着党的十七大的东风,三明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朝着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奋力前进!  相似文献   
35.
如何帮助下岗职工理解改革,转变观念,给他们“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转岗、重新上岗、稳定情绪,是当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人教部根据公司的部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6.
叶继革 《政协天地》2009,(10):13-15
三明,是共和国60年巨变最好的见证。作为共产党亲手缔造的城市,几代建设者披荆斩棘,在这里创造辉煌——落后的山区建起了福建省重要工业基地,荒芜的良田打造成全国商品粮基地,闭塞的闽中小城建成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昔日的小市已成为今天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37.
刘安丽 《文明大观》2003,(12):20-21
上午十点,我在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坐下,望望窗外林立的高楼大厦,完全找不到村庄的感觉,快速生长的城市把村庄给淹没了。但满墙上挂着的大大小小的奖牌,都是授予这个叫“列东”的村庄的。处于三明市梅列区徐碧乡的列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走向小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我本来希望看到的,是另一个叫“廖源”的村庄:据说此去12公里,三月春雨绵绵,又是上山路,并且午饭后的行程已经排定,这样,我便坐进了列东村的会议室里,听听情况介绍了。  相似文献   
38.
张郁 《人民政坛》2007,(10):20-21
“监督法的贯彻实施,带来监督工作思路上的新变化。查找原有的监督工作程序、方式的不规范之处,使之与监督法对接,是监督工作新的要求,”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调研员王祥勇向记者说了他的收获。三明之行,记者所获印证了王祥勇的观点。  相似文献   
39.
三明市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旗帜和典范,长期以来,三明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三明负有盛名,要高高举起精神文明建设这面旗帜,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增创优势,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以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效应,为全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三明开始的”等一系列重要嘱托、巨大鼓励,以守正创新、二次创业的精神,坚守如磐初心,勇担光荣使命,聚焦市委做实做足“文明三明”重大战略部署,念好“创”字诀,持续在创优品牌、创新载体、创建提升、创出口碑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三明持续绽放,让“满意在三明”成为“三明实践”文明篇章的最靓名片。  相似文献   
40.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国力相当薄弱、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只用1500多天时间,在一片荒山坡上搬走土石方600万立方,初步建起了一座拥有13家大中企业、49家小型企业,人口12万的重工业城市——三明。回想那段参加三明工业城建设的光辉岁月,我仍禁不住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