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6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发展与毗邻国家经贸合作为重点的边境会展在我国会展业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对增进睦邻友好、促进边境贸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边境会展规模和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合作范围已从毗邻合作向区域合作、多边合作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吉林省地处东北亚中心,与俄、朝两国接壤,设立具有边境和区域合作特色的“进出口商品洽谈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2.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南性文件。从其内容来看,东北亚地区尚未纳入建设"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区域。无论是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目标来看,还是从东北亚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存在将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区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东北亚地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课题主要包括扎实推进中国与韩国相关战略对接工作,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快提升和完善大图们倡议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在其他地区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3.
天然气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属性,因此考察东北亚天然气格局的演变逻辑需要同时分析市场层面与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特别是市场与权力互动下的大国博弈。俄罗斯在"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对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战略转向、未来美国能源角色转变后天然气出口的巨大潜力,将使得东北亚地缘政治博弈变得更加复杂。资源生产国之间、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国之间对市场和价格博弈主动权的争夺,无疑将增强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进口多元化趋势并引发亚洲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的深刻变革。中国有必要根据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及自身能源安全特点,通过提供地区性和全球性公共产品提升其在地区能源机制和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4.
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在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并影响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政策的调整。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的中韩合作,对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革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代表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是现代国家安全决策、协调和咨询的最核心机构。从理论上讲,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每个环节,可以结合外交政策分析的不同视角,同时又具有比较政治研究的重大意义。从实践上来看,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上主要大国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领导体系,而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从2013年开始也相继进行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革,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尽管从人员构成、战略目标、运行模式等方面来看,三国变革后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还有差异,但是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变化对东北亚局势还是造成了深远影响。中日关系、朝鲜半岛问题、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架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各国国内安全问题,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新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主要涉及领域。东北亚地区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改革是全球范围内国家安全转化和重构的一部分,未来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建设要从理论上探讨如何规避其中的官僚政治特别是小集团思维因素,在理念上要与国家安全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上要充分考虑其长期性、复杂性,并为体制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6.
冷战之后,各国学者对世界将出现的新格局提出的见解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后,另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各国学者对该理论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作者认为,该理论有缺陷也有贡献。缺陷是:文明只是国际冲突中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国际冲突的真正原因常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7.
许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4):64-69
卢武铉主义是卢武铉就任总统后,对韩国外交安保政策进行的大胆革新,它包括自主国防、自主外交、反对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调整和"东北亚均衡者论"等政策理念。卢武铉主义是在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一出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争议。面对质疑和批评,卢武铉不得不对其新外交安保政策做出调整,以致卢武铉主义的原则理念大打折扣,而其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8.
冷战后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卢武铉提出的东北亚平衡者外交战略,要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独特作用,更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有了新变化的可能。在国际事务中,韩国自主外交的"独立意识"及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地区安全的战略平衡。同时,在朝核问题、区域合作等问题上,韩国作用的发挥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韩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这对呼应韩国自主防卫诉求、培植中韩互信、牵制美日、防止东北亚"新冷战"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展望2030年,东北亚将延续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的美国“单极弱化”态势、并向“两个世界大国(中美)和三个地区大国(俄日韩)并存”的权力结构演变。中美战略竞争是这一权力结构的核心特征,乌克兰危机对东北亚权力结构演变的影响有限且总体可控。在向“两个世界大国和三个地区大国并存”权力结构演变的背景下,处于权力结构第二层级的俄日韩在东北亚采取地区大国外交和谋求地区性利益;整体国力较弱的朝鲜与蒙古处于第三层级,它们在东北亚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生存和安全。中国的东北亚战略选择预期将包括:努力避免出现“新冷战”并实现中美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与俄罗斯保持友好而密切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包括所有东北亚国家在内的地区安全机制和推动构建东北亚集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0.
大连在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的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先导带动作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大连北部卫星城市,是大连拉近和辐射东北腹地的重要节点城市,电是大连核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区,在推进大连核心城市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