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1篇
法律   663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253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4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北方法学》2022,(1):117-131
司法实践表明,平台企业间的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威胁着消费者的隐私安全,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由于主体性缺位而没有提供有效的救济机制。相较于传统单一的私法或公法保护机制,竞争法的优势在于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能够掌握到消费者隐私权侵害事实,有助于降低消费者个人的维权成本以及监管机构的执法成本。但竞争法介入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理论争议和制度短板限制了其优势的发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将与竞争法保护形成有效衔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竞争法角度而言,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立法补足介入隐私权保护的制度短板,健全竞争执法中的隐私权保护机制,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升隐私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12.
《上海人大月刊》2011,(11):45-45
日前,备受关注的《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因为是在国内率先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立法,所以被有关人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也表示,在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这部法规从全国范围来看应该算是考虑比较全面的,“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相似文献   
11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不能直接沿用民法或者行政法的法益内容,个人信息权益与信息管理秩序均不能直接作为其法益内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的判断具有整体法秩序意义上的逻辑性,当行为符合个人信息权益的侵权要件时,会对相应的民法法益造成侵犯。民事侵权的成立范围应当考虑到对包括信息管理秩序利益在内的社会要素的平衡,构成民事侵权的行为才可能进一步考虑是否成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侵权行为对其他人身与财产安全具有抽象危险,该违法行为就可能达到刑事不法的程度。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法益内容是个人信息权益,而刑法法益则是其他人身与财产安全。在前置法的违法性判断的基础上应当分析对其他人身与财产安全是否具有抽象危险。对于敏感个人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来说,相关司法解释以个人信息数量来界定抽象危险的成立标准时应当有所区别。现有司法解释以及司法适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地方,应当在整体法秩序的视野中,以法益构造指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的完善以及个罪的规范解释。  相似文献   
114.
在侦查场景中,平台控制下个人信息数据的权利配置关系到相关信息能否获得保护、相应的取证手段是否属于强制性措施而受到规制,美国判例中呈现的第三方原则提供了一个解读的视角。该原则的理论基点主要包括公民对向第三人传递信息的行为自担风险,公民对存储在第三方的数据不具有主张合理隐私期待的权利基础等。然而,第三方原则已然无法适用于平台控制下的个人信息,原因在于信息主体与个人信息之间的联结在信息流动过程中并未被斩断。加之对第三方原则的全景式、本土化反思,可得到平台控制下个人信息数据权利配置的基本构造:一方面,以信息主体之于个人信息的人格权为内核,涉及隐私权、个人信息利益、通信秘密等权利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平台而言,相关数据调取措施所造成的干预集中于平台的经营自由权,包括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克减与协助数据调取义务的课予,平台借此得以与执法机关积极博弈,构成个人信息保护的外核。  相似文献   
115.
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展示前必须征得所有者或合法提供者的同意,展示时必须采用匿名方式;在储存及传输上应加密、提供保密警告等规范制度.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保留应有期限用于促销活动的行为应规范.  相似文献   
116.
李敏 《中国审判》2012,(1):52-54
北京、天津、上海等二十二家消费者组织联合发布的《网络团购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报告》称:2011年网络团购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最疯狂的商业模式之一……网络团购的低价、限时、限购策略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但是,蹿红一时的网络团购引发了大量消费纠纷,消费者投诉呈现高速增长的态  相似文献   
117.
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提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高技术性给相关信息保护带来很多难题,纠纷日益增加。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标示着我国对相关权利保护的重视进一步加强。本期特别策划约请专家、资深法官撰文,对网络信息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网络信息传播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18.
数字足迹是动态的数据信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私密性。根据指涉场景的不同,可以分为虚拟数字足迹和物理数字足迹。随着算法技术的应用发展,数字足迹日益呈现出“私人法益”和“公共法益”的二元向度,并在此基础上延展出多项细分的具体法益。数字足迹的法益类型预设了相应契合的治理模式:以“信息”为导向的刑事治理模式,需要科学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法益内容和具体范围,确立数据财产权的保护规范;以“数据”为导向的刑事治理模式,则需要增加确保“数据安全”“数据流转”的规范供给,建立逻辑统一、条文严谨的规范体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应当限于实质侵害信息自决权的行为,数据流转下的数据财产权保护唯有在实质侵害公民信息自决权的场合方可纳入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119.
网络经济时代,快递面单承载的收寄件人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屡遭泄露导致消费者被诈骗遭受财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推广隐私面单保护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企业主体保护意识薄弱、行政监管乏力等导致隐私面单推广屡屡受阻。检察机关立足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以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双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助力隐私面单推广使用,有效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0.
前段时间.笔者到邮局去领取某商业银行为信用卡客户寄送的小礼物,邮局工作人员飞快地拎来一个包裹.我拿着它边往门外走.突然无意间的一瞥.令我惊异。包裹单上赫然写着的并不是我的名字.这分明不是我的包裹。我重回邮局,工作人员的一番“苦心”解释,才令我“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