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5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61.
62.
63.
甬政发[2012]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第三届宁波仲裁委员会任期已经届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换届。现决定聘任第四届宁波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第四届宁波仲裁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寿永年副主任:李亚珍市政府张利兆市法制办  相似文献   
64.
《工会博览》2008,(3):69-70
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当前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65.
法院应否监督仲裁的实体内容 ,理论界向有争议。通说认为 ,法院只能在监督与不监督之间选择 ,但目前有关国家的立法与实践已提供了多种选择模式 ,包括法院强制监督仲裁实体的模式、任意监督仲裁实体的模式、不监督仲裁实体的模式、原则上不监督但在当事人协议同意时可监督仲裁实体的模式。本文赞同上述最后一种监督模式 ,因为该模式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充分尊重 ,同时又在仲裁的价值取向上达成了仲裁的终局性与公正性之间的平衡。本文还认为 ,中国的仲裁立法改革应超越“程序监督论”与“实体监督论” ,还当事人真正的意思自治权。  相似文献   
66.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土地仲裁法》)进一步从以下十个方面为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7.
《工友》2008,(2):20-22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68.
刘维 《法制与社会》2013,(17):74-76
仲裁规则是仲裁机构的行动准则。仲裁规则在发展中出现的一般问题主要包括仲裁规则与《仲裁法》的关系问题、仲裁规则的制定权问题、仲裁规则的效率问题等。武汉仲裁委员会的现行规则从仲裁材料文书的送达方式、仲裁员的资格选定、仲裁举证责任分配及仲裁第三人引入等方面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69.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3]4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仲裁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五年任期已届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重庆仲裁委员会章程》的规定,市政府决定组建重庆仲裁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聘任下列人员为重庆仲裁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主任:刘强市政府副市长  相似文献   
70.
国际商事仲裁的最新发展,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层面;另一个是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发展层面。文章主要针对实践层面展开,实践层面主要表现为:仲裁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来不能通过仲裁解决的事项陆续加入到可仲裁的范围之内;公共政策在仲裁实践领域的发展;医疗纠纷仲裁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