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5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2009,(4):53-54,113-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佩怖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09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09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四号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2.
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裁协议在仲裁法、仲裁规则、仲裁程序以及仲裁和诉讼的关系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认真考虑的实质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3.
7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对落实“污染者付费、损害者担责”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但是,仅依赖以磋商和诉讼为基础建构的二元纠纷解决制度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的需要,并且该制度用于办理标的额较小、事实理由比较单一的案件也有浪费司法资源之弊。因此,应以《仲裁法》修订为契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仲裁解决制度,为后续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效率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75.
李贤森 《法学》2022,(4):179-192
国际商事仲裁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涉外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意义重大。意思自治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础,强化意思自治保障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主流声音,但是单纯强调国际商事仲裁意思自治保障具有片面性,意思自治限制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同样具有独特价值,适当限制是正常且必要的。在国家不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与《仲裁法》面临重大修改的背景下,展开对国际商事仲裁意思自治的系统思考具有现实价值,表征了对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制度考量、实践观察及学术审思,尤其是《仲裁法》的修改应当坚持系统思维,把握国际商事仲裁意思自治保障与限制的辩证性,实现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76.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在新中国仲裁法律制度的建设道路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 第一,中国没有统一的一部仲裁法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仲裁法颁布之前,不仅在解放前,中国没有一部统一的仲裁法典,就是在解放后四十多年里,我国也一直未制定和颁布过统一的仲裁法典。仲裁法律制度建设的成果,只是表现为若干个仲裁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有关仲裁适用的条文。立法形式上的不统一,使得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内容在不同的法规或条例中出现了一些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导致了某些相同或相似纠纷的仲裁,在适用不同的法规或条例时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使得我国有了一部统一的仲裁法  相似文献   
77.
莫敖 《行政与法制》2002,(10):17-19
仲裁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一直以来有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仲裁法第57条),但是,当事人在6个月之久的时间内又都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这使得仲裁裁决作出后在6个月之内其效力仍处在不确定状态。也有的认为,仲裁法第59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时限与民诉法上诉期限相比,明显过长,建议缩短为15日,以使之与当事人上诉时限(民诉法第147条)的规定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78.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仲裁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脱节,国内仲裁违背仲裁制度中的协议仲裁、一裁终局等根本原则,混淆了行政处理和民间仲裁的界限,并且硬性规定只有合同争议才能提交仲裁,严重地制约着仲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已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9.
闻棹 《法人》2004,(7):70-72
外国的仲裁机构是否可以在中国大陆进行仲裁?对于国际仲裁界人士来说,这是在中国加入WTO三年后,他们来到北京最想知道的答案。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面对一部相同的法律,中外仲裁界专家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0.
本文通过回顾仲裁的历史以及不同发展阶段里学者对于仲裁性质的探讨,指出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就是一个诉讼化的过程,而未来仲裁制度的发展将会逐步摆脱司法因素,重现商人自治法的本色,此所谓“螺旋式的上升”。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的特征,也是仲裁的生命力所在,仲裁的制度化应把握好尺度,不能置当事人意思于不顾照搬法院诉讼的程序,否则会给仲裁招致“恐龙的命运”。遗憾的是中国仲裁法给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加以过多的不当限制,因此新的仲裁法应对此作出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