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刑法因果关系是指某个(几个)危害行为本身包含、孕育着发生危害结果的本质或非本质因素,必然或偶然地引起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是由于这一危害行为的实施才引起的,没有这一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就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2.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抬高必然性,使必然性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而贬低甚至忽略了偶然性应当拥有的历史地位。鉴于此,论者正是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中来重新定位偶然(性),为偶然(性)正名。  相似文献   
53.
在举国震惊的“4·3”血案中,四川省武胜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龚远明遭受“有预谋,有组织”的“雇凶伤害”。目前,已有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龚远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4·3”血案,只是一起孤立的偶然事件吗?我们能否从中感受到官员队伍中出现的安全生态问题呢?  相似文献   
54.
孙家坤 《世纪风采》2006,(10):39-40
1999年年底,叶利钦从俄罗斯总统宝座上退了下来。退休后的叶利钦并无闲暇。一会忙于旅游、一会忙于访友、时而光顾酒厂,偶尔也对国内事务发表评论。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偶然发现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几件有趣的生活片断,现与大家共飨之。  相似文献   
55.
美国警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警察自杀已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成为一个群体现象。现状分析2018年4月10日,美国慈善组织残疾人权利保护机构鲁德尔曼家族基金会(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发布研究报告称。  相似文献   
56.
文章剖析了防卫意图的含义 ,并指出防卫意图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某些行为因不具有防卫意图或防卫意图不真实而不得成立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57.
刑事违法性理论关乎刑法诸多重要问题的解答,正当防卫问题是其中之一。关于违法性的概念,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分别从对法益的侵害或危险以及行为本身是否为社会秩序规范所容忍两个角度揭示。笔者认为两者必须同时重视才能揭示违法性的内涵。但当今学界两大阵营的学者多数并没有看到两者的重要性,因而具有偏颇性。关于偶然防卫,由于其不具有结果无价值因而不具有违法性;而防卫过当的情形则并不能拘泥于法条的字面含义,而应该看到防卫人在当时情况之下行为是否适当。可见行为无价值的判断因素可以保障个案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8.
刑法偶然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刑法偶然因果关系论的哲学错误有多种表现:违反内外因对立统一原理,违反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原理,违反因果性与必然性、偶然性辩证统一原理,混淆原因与条件的区别,因而没有哲学依据,在理论上无法立足。刑法偶然因果关系的虚构,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人为地扩大了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范围,造成刑事打击面的人为扩大;另一方面又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量刑畸轻,从而轻纵犯罪。刑法必然因果关系概念不够严密,应更正为刑法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9.
偶然     
徐志摩 《党课》2012,(6):1-1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相似文献   
60.
防卫意思必要说和不要说的论争关涉刑法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争,学界对主观主义的反射性拒绝并不合理。防卫意思必要说和不要说的论争不应当局限在标签式的主客观之争上,而是应当建立在追求自身体系逻辑的自洽和解释结论的合理上。在体系逻辑自洽性的考量上,行为无价值二元论承认主观的违法要素,承认违法阻却事由中主观的正当化要素。对法益优越性的考量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立场并不矛盾。防卫权利的社会化更契合行为无价值论的立场。结果无价值论者基于自身体系逻辑的自洽对防卫意思做了不同的处断,但在解释结论上依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解释结论合理性的考量上,"为了"一词主观色彩浓厚。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者承认防卫意思的稀薄化,一方面是解释论上的自洽使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呼应故意理论的客观化。在防卫意思必要说的内部,未遂说较既遂说更具合理性。另外,过失行为也不排除成立正当防卫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