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29篇
中国共产党   1375篇
中国政治   989篇
政治理论   336篇
综合类   3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发展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不同的。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已经构成超越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72.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这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出特点。在法治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必须追求和遵循现代法治的价值和原则。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内涵是民主。领导、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以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准则 ,是法治中党的领导所应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法治原则是法治基本价值内涵的具体体现。我国法治建设 ,除了应考虑本国实际 ,确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有关法治原则外 ,更重要的是要吸取普遍适用的现代法治原则。概而言之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应遵循 :法制完善、法律至上、平等适用、司法独立等原则  相似文献   
74.
《团结》2004,(5):1-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如何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作了系统、全面的部署,这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参政党,肩负着和执政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大任务。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极大提高,对参政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参政党适应时代发展,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参政能力。正如胡锦涛同志年初在党外人士新春座谈会上讲话中所要求的,作为参政党…  相似文献   
75.
孟鑫 《民主》2004,(2):11-13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当时实施中的宪法的若干规定、个别条文进行过修改。中国现行宪法是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通过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相似文献   
76.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工农联盟问题的实践中认识到: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力量;工农联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农民问题是工农联盟的核心问题;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党的一个重要方针和一大政治优势.科学提升这些历史经验,对于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7.
试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民利益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海燕 《理论研究》2005,(4):19-22
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理论的基础上,在人民利益主体、人民利益的内涵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为其丰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8.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经验及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政体是作为现代民主政体两种基本类型之一的人民民主政体.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完善现行人民民主政体,而非将其彻底否定,以自由民主政体取而代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坚持、发展、完善人民民主政体的原则.中国政治体制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一种新型的人民民主政体,即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人民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79.
《中国工运》2012,(10):53-53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及时研究和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担负起定政策、作部署、抓落实的责任。二是需要健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0.
张效廉 《党建》2013,(12):67-6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实现全会确定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群众、大兴务实之风,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