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政体不过是现实中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运用方式.而从古到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君主国就是共和国.马基雅维利一方面把与暴力、恐怖、重民相伴的君主制作为实现意大利统一、安定和强盛的有效统治形式;另一方面,又把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的共和国作为他心中理想的国家形式.而渗透马基雅维利政体思想的主线其实是国家秩序的至上主义.  相似文献   
32.
拥有239年历史的沙阿王朝宣告终结,尼泊尔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5月28日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自此,拥有239年历史的沙阿王朝宣告终结,尼泊尔民众走上首都加德满都街头,庆祝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诞生。尼共(毛)的胜利1996年2月13日,以普拉昌达为首的尼共(毛)宣布开展人民战争,目标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尼泊尔实现新民主主义,之后再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尼共(毛)以武装斗争起家,通过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初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总代表沙皇为什么走上立宪道路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立宪制度以及当时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等问题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以新公布的材料,选择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看出,从沙皇颁布的一系改革文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六部法律文件,反映了俄国社会政治制度演变的轨迹。其结论是,沙皇接受立宪完全是形势所逼,虽然俄国勉强地由封建专制体制转向二元君主立宪体制,但是沙皇仍然居于国家权利的主导地位;而俄国真正实现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其途径只能是通过革命。  相似文献   
34.
2008年5月28日,世界上诞生了一个新的共和国——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它取代了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沙阿王朝。尼泊尔从君主带临0共和国的转变与—个政党密切关联,那就是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以下简称尼共(毛)]。2008年4月,尼共(毛)在尼泊尔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取得220个席位,成为尼泊尔第一大政党,尼共(毛)随即宣称要彻底废除君主制。5月27日,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成立,28日,制宪会议首次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35.
<正> 西方政体分类的理论渊源流长。本文试通过对西方政体划分理论以及对西方宪法规定的考察,探讨各种政体的划分标准及其理论的演进和发展,究其存在的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一、政体划分理论的初步形成最早建立城邦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希腊,奠定了西方政体分类理论的基础。针对各城邦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权力分配形式,一些思思家如希罗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理论上作了比较和阐述。  相似文献   
36.
《当代广西》2009,(21):36-36
概况: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是中南半岛上惟一不临海的国家。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52万(2007年7月),主要民族有老龙族(约占总人口的60%)、老听族、老松族。居民多信奉佛教。通用老挝语。首都万象。老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公元1353年由法昂建立澜沧王国。老挝自古有“万象之邦”的美称。1975年12月,老挝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37.
天下     
泰国“侮辱王室”罪的最重刑罚泰国一名女子因“侮辱王室”的罪名而被判入狱43年零6个月,这是泰国设立“侮辱王室”罪以来,对犯下该罪的人判处的最重刑罚。该女子名叫安昌,今年63岁,曾担任了至少40年的泰国政府公务员。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安昌一直处于被监禁的状态,原因是其与泰国君主制批评者、地下博客主持人班颇有关联。因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泰国法院将安昌的刑期减半,从87年减至43年6个月。  相似文献   
38.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9.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2,(36):F0003-F0003
(2022年第35期)直到伦敦时间9月19日下午,伊丽莎白二世的灵柩运抵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并落葬,算是完成了葬礼全部流程。然而,正如上期本刊相关文章所分析的,“女王之后再无女王”。英国向何处去?君主制存续,英联邦未来,都成了舆论关注的点。更有一些媒体“爆料”女王遗嘱云云。  相似文献   
40.
郑戈 《南风窗》2012,(11):94-94
西方政体理论将政权是否服务于公共利益以及是否受法律约束作为一个重要维度,把握住了理性人对政府的期许,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继续保持恒久生命力。反之,中国古代的"政道"理论,以如何帮助君主得天下、坐天下为旨归,以"成王败寇"的后果论作为判断标准,阻碍了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