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姚国培 《中国监察》2008,(19):34-34
巡视工作权威是指正确行使监督权力而取得实际成效所树立起来的威望。树立权威是完善巡视工作的必然要求,取得实效则是树立巡视工作权威的重要前提。目前巡视监督的权威性,更多的是源于巡视组是上级委派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上级领导机关,并非完全来自巡视工作本身的威慑力。巡视工作必须积极作为,力求突破,加大巡视成果的运用力度,用实实在在的成效铸就权威。  相似文献   
22.
杨益 《今日广西》2013,(5):25-26
美国国防部日前向国会递交朝鲜军力评估报告,认为如果朝鲜继续大力发展导弹技术和核武器,将有能力攻击美阈本土,南此“飞毛腿”、“舞水端”、“劳动”等朝鲜导弹的“诨名”再次成为焦点词汇。那么朝鲜导弹部队实力到底如何?他们能给美日韩带来多大威慑?  相似文献   
23.
死刑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其合理性从没有被质疑。自18世纪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以来,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的生命价值,死刑是否符合刑罚的目的及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其实,从死刑的边际威慑力对死刑作法经济学的分析更有利于对死刑的适用得出实证性结论;同时,还可对死刑与徒刑的可否替代性作相关的弹性分析以论证我国保留死刑的必要性;另外,我们正尝试将对策论引入死刑的法经济学分析,以便从动态的角度来论证我国应保留死刑,但应谨慎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24.
针对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后,各地严查醉酒驾车行为的情况,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表示,“醉驾入刑”不可仅从文意理解,对醉酒驾驶者追究刑责应慎重.应与行政处罚注意衔接。  相似文献   
25.
本文是从思辩角度对死刑存废问题加以论说。首先论述的是死刑是否正义,这个问题是从两方面论述的:一是人的生命权是不是人的最高权利,二是血腥复仇的变体是否是正义的。其次,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分析死刑废止对社会的影响。这是从三方面分析的:第一、死刑是否有威慑力,第二、是否有非极刑的替代措施可以代替死刑,第三、从受害人角度分析死刑存废。再次,从公平的角度谈死刑的存废。  相似文献   
26.
自环保法进入修改程序以来.重典治乱的呼声就一直不断,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甚至放出这样的狠话:“要制定一部高质量、有威慑力的刚性的法律,要让环保法长出‘牙齿’来。”  相似文献   
27.
《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生效以来,已多次出现企业和公民投书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要求启动反垄断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查处的事件。百度、微软、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等因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协议,成为被投诉的对象。然而,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28.
著作仅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商标权和专利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相比,著作权中作者精神权利占有的比重更大,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延续,法国人称其为人类最神圣的所有权。[1]所以,著作权的保护对于繁荣人类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种法律保护途径之中,刑法的保护可以  相似文献   
29.
再论死刑的废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当代法治文明发展所日益普遍认可的死刑制度存置的不合理性,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一亘古以来为民众和历代统治者所关注的“严刑峻罚”。作为犯罪的最严厉惩罚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死刑并非实现报应正义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国死刑制度发展的合理方向———应废除死刑。但这需要创造必要的物质文明条件和精神文明条件。  相似文献   
30.
中国经济法实施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法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涉及多元利益,且受到执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法的实施变得非常复杂.中国经济法在实施中面临和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较高违法率和较低查处率并存;问题解决与矛盾转移并存;对执法机构的过度倚重,对来源于社会和市场的法律实施路径较为轻视;某些情形下的立法缺乏从实施角度的考虑.因此,应该从立法和实施两个层面进行制度变迁:经济立法应该反映执法机构的现实状况;提高经济法律的威慑力;运用信用体系促进市场主体自律;依赖非政府的力量实施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