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软实力问题上的传统文化认同论"把传统中国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种种思想因素想当然地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资源,看到了其中的应然维度,却忽略了其背后的实然指向。我们要实现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软实力的转换,就要"面向"传统文化,区分其实然与应然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2.
董云川 《思想战线》2005,31(6):50-53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存、改革与发展的命题,人们业已形成了新的思维和行动定势.认识、体制、机制、行动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了现行高等教育的运行规则.中国当代大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仿真现象,在生长进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得不"的行为选择.从理性而健康的角度设计,"文化定位"、"原创科研"、"情感教育"、"简化管理"必将成为今后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03.
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法学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环境伦理并不能为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提供充足的论据 ,而且在现实法律形态下也存在诸多障碍。学界对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分歧 ,根本上渊源于对“法”概念的不同认识。建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法律体系是更为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看,理想的网络教学与现实中的网络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原有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限制、缺乏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制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设计和强化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05.
责任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首要目标,其实质是要建构科学而有效的责任控制权力机制。因此对政府权力与责任关系的理论探究是责任政府建构中首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社会契约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对政府权责关系的理论追问中,指出公众权利是政府权力和责任的源头,政府权力异化是导致政府责任缺失的根源,分析了以责控权的逻辑,并在行政运行过程中解析“权责一致”原则的特定内涵,从源头上澄清认识上的分歧,为实现政府权责关系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6.
新时代背景下,在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本质要求,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增效,我国已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途径等内容。文章论述了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从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施渠道、评价体系五方面入手,探讨劳动教育在涉农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7.
慈健 《河北法学》2007,25(9):120-122
"挪而未用"案件如何处理的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实务部门都存在一些分歧.对此进行剖析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对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属性的认识不同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立法的原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立法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本罪的立法修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8.
探讨公共伦理文化建设需要具有公共生活空前扩展的时代、日常生活、国民素质问题这时空与主客的“三维”视野.当下中国社会中,公共网络时代来临、日常公共生活极度扩张,而中国社会的公共伦理文化发育却明显滞后、国民公共意识与公共伦理素质明显缺失.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中,一次次突发的公共事件呼唤公共伦理文化的建设,期待着公共伦理教育的系统推展.伦理文化的建设与相应教育的展开要从“实然”出发,把握国情、针对问题、抓住重心,如此,文化建设与社会教育才能收到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09.
法律阶级性理论,自50年代传入中国,便引发我国法理界学者的激烈争论,至今余波未息.争论主要围绕法律的阶级性与继承性、社会性、民主性三性质之间的冲突展开,为探究法或法律是否具有阶级性、法或法律是否应当具有阶级性这两大问题,各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不少学者混淆了法与法律二词之间的区别,使法或法律的阶级性理论研究陷入混乱状态.本文旨在理清法与法律两者之间的区别,在确认阶级性的研究主体的基础上,以比较阶级性与民主性为视角,对法律阶级性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0.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价值观,阐明树立学生"应然"与"实然"需要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阐明构建"两点"与"重点"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阐明采用探究法与授受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