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奉命行事”本是一个基督教的名词,但最近却因沈德咏同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成了热词。2013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德咏在《人民法院报》撰文称,法官故意制造冤假错案是极为罕见的。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冤假错案往往是奉命行事、放弃原则或者是工作马虎失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什么是良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步云  赵迅 《法学研究》2005,27(6):125-135
广义的良法是指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或推进作用的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具有真、善、美之品格的法。“真”是指法的内容的合规律性;“善”是指法的价值的合目的性;“美”是指法的形式的合科学性。依法治国,应是依良法治国。  相似文献   
83.
在研究生某课程的讨论中,有同学用“应然”和“实然”等词语来划分权利,同时选修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这门课程,联想起来产生一些想法,写了这篇文章,一家之言,或可抛砖引玉。本文的主要闪光点可以说是来自于张星久老师的课堂讲解及阅读刘建军的《一项对政治知识基础的研究: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一书。  相似文献   
84.
高校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然表现为导师的榜样示范性、导师的不可替代性、导师的社会支持作用.针对当前导师指导时间少、主要指导工作侧重于科研与教学、沟通存在障碍以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缺乏的实然困境提出了完善与发挥高校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策略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5.
论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建高 《河北法学》2006,24(1):106-109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该群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对弱势群体的权利给予法律保护是政府的义务.应然逻辑从制度、价值、伦理和效用等方面要求政府必须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然逻辑要求政府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立法为基础和司法为手段的弱势群体权利网络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6.
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国际法课程的内在逻辑需求及国际关系实践对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国际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高和完善《国际法》双语教学,亟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7.
在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今天,道德应该而且必须对法律作出适当的支持。本文从道德和法律的互动关系出发,论证了道德对法律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从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角度,全面阐释道德对法律支持维度。  相似文献   
88.
慈健 《河北法学》2007,25(9):120-122
"挪而未用"案件如何处理的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实务部门都存在一些分歧.对此进行剖析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对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属性的认识不同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立法的原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立法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本罪的立法修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9.
张杰 《前沿》2007,42(9):12-15
马克思有两种性质不同的人的本质的概念:一是人的应然本质,即"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二是人的实然本质,即"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概念不是彼此孤立没有联系的,而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其内在逻辑上全面考察人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90.
罗尔斯的国家理论区别于传统自由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强调国家要实现正义.正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平、公正、公益的实现.罗尔斯的国家正义理论追求的正是公平、公正和公益.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不管是在作为国家正义背景环境的秩序良好社会中,还是在国家正义的内涵、通往国家正义的道路的设计中,他的国家理论总有公的影子在时隐时现.然而,他这种公的追求仅是停留在应然层面上的形而上追求,并不能改变他的理论在实然层面上滑向维护私的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