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李峣 《法治研究》2008,(7):44-49
在应然的视野里,律师和法官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职业上的相互关系。原告与被告构成平等的诉讼对抗,法官则是处于中立地位的仲裁者,形成我们常说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在这样的一个诉讼结构中,律师与法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主体.既各自忠实地履行着法律赋予的不同职责,叉共同追求着司法公平与正义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实然关系之下.律师与法官的关系却有违人愿:法官不尊重律师,律师与法官不正常交往,已经成为律师与法官关系备受诟病的话柄。  相似文献   
92.
儒家人性观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性,有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实然性与应然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大不相同。孔子人性观有实然性与应然性二分思想,但并没有将两者严格区分;孟子的性善说侧重人的应然性;荀子的性恶说侧重人的实然性。从实然性与应然性辨证关系来看孟荀的人性论,可知二者乃是从不同的层面谈人性的,但都相信人性的“迁善”,其目的也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3.
理论界存在一个关于"平等悖论"的观点,认为权利、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相悖."平等"悖论的成因在于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平等"概念."平等"概念具有规范性和描述性两种含义,一种是应然的平等,一种是实然的平等."权利与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中的"平等"使用的虽然是同一个语词,却是两个不同的"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94.
两百多年前,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死刑应当废止以来,理论界对死刑的存废之争从来就没有终止过。本文从应然的角度浅述了死刑应当废止的理由,从实然的角度提出我国目前应当有限制的适用死刑的看法。最后探讨了死刑在我国的最终命运,认为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人民文化观念的进步死刑必将在我国消亡。  相似文献   
95.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由"实然推导应然"揭示出中国实践真正遵行的非国家法(习惯法)。正是在这三个方面的指引下,法律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试图给出有关"中国法律实践"的最恰当的解释和说明。不过,由于所有类型的"中国概念"均不具备使得中国实践特殊性的主张得以成立的能力、由于所有描述中国实践的努力必然会运用价值判断、由于应然与实然之间不能相互推导,所以,法律与社会科学的学术努力,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96.
《公安研究》2013,(4):90-90
张欣、陈文权在《探索》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性作为政府的根本属性,一直是人类政治文明所为之奋斗的理想。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公共性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背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政府形象的树立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开放性是解决政府公共性缺失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7.
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应然与实然之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应然性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从实然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即时对应关系,从应然到实然有一个转变过程。当前,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8.
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软实力问题上的传统文化认同论"把传统中国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种种思想因素想当然地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资源,看到了其中的应然维度,却忽略了其背后的实然指向。我们要实现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软实力的转换,就要"面向"传统文化,区分其实然与应然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99.
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政法论丛》2006,1(6):34-38
任何制度的设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信访制度也不例外。但一项制度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人们良好的期盼,而在于该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与之相关制度的完善。现行信访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功能错位。因此,要发挥信访制度应有的功效和作用,就必须对信访制度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0.
近百年来,宪政与行政法治,一直是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在这一宏大主题之下,宪法与行政法之具体关系问题,虽有不少学者提纲挈领式的阐发,却鲜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角度,以“应该”和“事实”两分为基础,分价值、规范与事实三个层面来解析“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以期对如下问题有所启迪:缩小中国实然意义上与以宪政国家为模本所构成的应然意义上的“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距离,实现宪政与行政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