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317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7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61.
再审审判工作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及不服调解结案的案件提起重新审判。它是院长监督审判质量的窗口,又是通过再审审判监督法官的“法官”,是专门挑毛病的法官,地位和作用十分特殊和重要。  相似文献   
62.
《社会主义论坛》2006,(4):23-23
全国共产党员总数超过7000万;近2亿农民已不住在农村;今年起财政每年安排1030亿元资金支农  相似文献   
63.
一起历时6年的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和再审多个审判程序.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异常激化,多次发生正面冲突,甚至可用“剑拔弩张”来形容。不过,经过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倾心尽力的调解工作,基于对人民法院公正处理案件的信任,双方当事人终于化解了多年的积怨,达成了调解协议。2005年10月18日,在本案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兴高采烈地领取了调解书以及调解书所涉及的3500万元案款和权属文件,并分别向法官赠送了锦旗。双方当事人的握手言和,不仅让“双损”变成了“双赢”,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4.
在当前司法不公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承认检察监督的相对合理性,使审判监督制度有其存在的法律理论基础。建立审判监督制度是完善法律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因而,对于审判监督不仅不应当弱化,还应当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5.
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看,我国关于刑事法律监督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手段有限、监督措施乏力、监督程序简单等。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刑事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的发现机制、增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手段、明确被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细化刑事法律监督程序,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6.
审判监督程序是针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确有错误时而适用的一种补救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程序立法及实践中的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应重新厘定其指导思想及启动主体,细化再审理由。  相似文献   
67.
中日刑事非常救济程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非常救济程序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屏障 ,其设计得科学与否 ,直接关系着刑事审判的质量和程序的公正。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独具特色 ,其程序设计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我国法律关于民事检察制度的规定存在不完善之处,应该强化检察机关在民事审判中的检察监督职能,除抗诉权外,还应赋予检察机关发现错误权,包括调卷权、听审权、调查权;建议纠错权;提请惩戒权;立案、侦查权等。  相似文献   
69.
民事诉讼证据新规定对民事检察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实践中应进一步更新民事证据理念,对案件的审查应从客观真实转变为法律真实。同时,应加大对法官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并应尽快完善与该《规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0.
为应对来自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质疑,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科学内涵必须重新解读,其立法完善工作必须从确立“相对再审不加刑”制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发回重审制度和刑事证据制度等方面着眼、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