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瘀证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证型的关系.方法:根据88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分组,重点观察各组相应血瘀症候及血瘀证候积分,并观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证型.3组患者血瘀证的发病率及血瘀证候积分有明显的差异(P<0.01);3组患者均表现为糖、脂代谢的紊乱,但组间无明显的差异;3组患者均存在高黏血症,尤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为甚(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系统的血瘀证候,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加重,随着阴损及阳的演变而加重.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郁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保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末两组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定量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totol bilirubin,TBIL)]、肝脏瞬时弹性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末,观察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末,两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4周末显著降低(P<0.05);治疗24周末与治疗48周末,两组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末血清ALT、TBIL水平,治疗12、24周末TBI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48周末,两组患者肝脏瞬时弹性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肝脏瞬时弹性指标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有助于提高肝郁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快速应答率,并对肝功能改善和抗肝纤维化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 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水平、凝血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对患者妊娠结局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D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显著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显著延长(P<0.05)。治疗组Fib降低值和TT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19例妊娠,成功妊娠11例,妊娠成功率为57.9%;治疗组妊娠20例,成功妊娠18例,妊娠成功率为90.0%。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协同阿司匹林能明显改善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芪藤消浊颗粒治疗IgA肾病脾肾亏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IgA肾病脾肾亏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共4例患者退出观察,实际每组完成30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藤消浊颗粒,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尿红细胞(urinary red blood cell,URBC)计数、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TGF-β1、CTGF、VEGF和ET-1水平,并根据血清肌酐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乏力、浮肿、腰脊酸痛、面色晦暗、脘腹胀满、纳少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RBC计数、24h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GFR、血清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URBC计数、24hUP水平下降程度和eGFR、血清Alb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VEGF、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藤消浊颗粒可有效改善IgA肾病脾肾亏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GF-β1、CTGF、VEGF和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酌情给予美多芭、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共治疗6周.每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Hoehn-Yahr分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结果 治疗2、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逐渐降低;治疗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Ⅲ评分均较入组前显著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末,治疗组患者UPDRSⅢ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PD作用,或能加速美多芭的抗PD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与众多因素相关,其中与痰浊、血瘀、痰瘀交阻密切相关,痰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当从痰浊、血瘀、痰瘀交阻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历史渊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研究、相关生化指标、治疗法则等为切入点,揭示痰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复制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3,7 d,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海马脑组织及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模型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cAMP以3 d最高, 脑组织、血浆cGMP和脑组织cAMP以1 d最低. 结论: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本符合气虚血瘀证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再灌注后环核苷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0.
随着人口老龄化,延缓衰老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医学课题.导师韩明向教授是国家中医管理局认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学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科研40年,擅长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致力于中医延缓衰老研究.韩师坚持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西医对衰老的认识,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了“虚-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研制出相应的延缓衰老新药“寿星宝”.现将韩师关于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简述如下. 1 老年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