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22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怀东 《学习月刊》2010,(16):49-50
恩施土家女儿会.300多年前起源于恩施市石灰窑等地.是恩施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上世纪80年代,市委市政府把女儿会节庆活动从乡村延伸到城市,办成了集经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民族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52.
辛世正 《今日浙江》2008,(20):52-52
近年来,新市镇党委、政府以“创经济强镇、建文化名镇”为抓手,加大对古镇保护与修复的力度,充分弘扬和传承民间民俗文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新市镇的文化事业发展。以古镇修复为平台,加强文化传承的阵地建设。新市镇专门成立了古镇保沪力吐渲,提出了“创酬虽镇建史,艺名镇”的战略口号,出台了《新市镇古镇保护和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古镇保护规划,三年来,  相似文献   
53.
民俗文化绝大多数根植于农村,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弘扬农村民俗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风文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令人忧虑的农村民俗文化现状,必须采取相应的思路与对策,即:全面调查,科学规划;抢救保护,搞好传承;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突出特色,开发产业。  相似文献   
54.
保护春节年俗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相比,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气氛更加浓厚,民俗事项也更加繁富多样,像煮腊八粥、扫尘送灶、置办年货、书贴春联、剪贴窗花、张贴年画、敬祭祖先、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55.
水上芭蕾——独竹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的特色项目都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民族传统项目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民族运动会给各民族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舞台,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谐共处、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6.
中华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内容。人有生年属相,是我国的国俗。我们研究"中华生肖文化",是将生肖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着重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带来的广泛影响。一年一度,新春佳  相似文献   
57.
朱雄 《中国监察》2011,(6):40-40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的惠山古镇自然环境优美、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丰厚,不仅以名人文化、泉茶文化、民俗文化、山水园林文化和古祠堂文化闻名海内外,更蕴含着独特的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58.
伏羲故乡行     
伍振 《侨园》2011,(5):38
丝绸之路西入甘肃,第一个重镇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伏羲、女娲、黄帝的故乡就在天水。天水堪称"塞外江南",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石器彩陶文明;秦人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成  相似文献   
59.
刘春香 《传承》2014,(11):130-132
民俗文化是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民众知识和民间智慧的结晶。河南是著名的民俗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厚重,河南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认真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现代经济价值,科学规划、开发、设计、宣传、营销,使民俗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品并走向市场,从而进一步促进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0.
赵书 《北京观察》2013,(9):64-66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文物古迹十分丰厚,民间口头文学也非常发达,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歇后语特别丰富。我在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中,接触到大量北京地名歌谣,我认为这是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