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9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201篇
工人农民   162篇
世界政治   5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4篇
法律   10064篇
中国共产党   6146篇
中国政治   10909篇
政治理论   2086篇
综合类   517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535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817篇
  2015年   1550篇
  2014年   3670篇
  2013年   3367篇
  2012年   2872篇
  2011年   2982篇
  2010年   2656篇
  2009年   2757篇
  2008年   2846篇
  2007年   1622篇
  2006年   1399篇
  2005年   1156篇
  2004年   927篇
  2003年   837篇
  2002年   767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犯罪客体的几个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加以区分,犯罪客体不是具体的人或物,并不违反哲学原理。说马克思1842年的著名论断是传统犯罪客体理论形成的理论根据,其证据尚不充分。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利益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它作为犯罪客体的内容,难以避免法益概念的精神化。保护客体、犯罪客体与侵害客体各有其含义的规定性,使用时应注意场合。  相似文献   
52.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打乱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震动了人们的思维神经,使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非典”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发事件,它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非典”促使我们警觉和醒悟:人类只有弘扬生态道德,做到“天人相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防止像“非典”病魔这样的灾祸发生,从而保证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文明程度。 一  相似文献   
53.
《河北党风》2003,(5):31-31
  相似文献   
54.
郭富春 《天津人大》2006,(10):30-30
根据代表法的有关规定,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同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沟通,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定期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有效地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实践中,笔者体会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有“四宜”。  相似文献   
55.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06,(23):19-20
浙江省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建设生态省具备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6.
软实力就是文化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软实力由观念文化所组成,内容丰富,但是其核心是法和道德的观念和知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表现在法和道德的状况上。法和道德的基本精神是创造和谐,因此,具有普世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赵明 《现代法学》2003,25(3):27-34
李步云既是当代中国颇有成就的法理学家和宪法学家 ,又是“新时期”最早“自觉”到“法哲学”的法学家。他是从当代中国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局限性”意识出发 ,而提出其法哲学主张的 ,其法哲学体系是围绕法的唯物论与认识论、法的辩证法与发展观而构筑并加以逻辑展开的 ,是对法理学问题的既深入又超出。为中国法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方向和标准 ,是李步云法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8.
中国法史学基础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相似文献   
59.
何雁 《今日海南》2006,(6):16-17
利用毗邻著名旅游景区的优势,三亚文门文明生态村正在试图利用自己的生态优势、人文资源,融入三亚旅游发展的大盘子中,为今后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新农村建设拓开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0.
刘志强 《行政与法》2006,(10):123-125
本文针对转轨期的中国立法,采用法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分析了传统管制向公共规制和立法博弈发展的理论和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