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24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428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42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2.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上有形物质痕迹而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定的心理特点及案犯思维现象。它具有特定性、客观性、间接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在侦查破案中,应用现场心理痕迹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深入地认识现场物质痕迹、划定侦查范围、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对于具体个案,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勘验现场,全面地发现、提取痕迹物证,将为案件的及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4.
锁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工具,犯罪分子对锁具开启和破坏以达到实施犯罪的目的。因此,开展锁痕检验对侦破撬门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锁痕检验在一例入室抢劫强奸案件侦破中的应用,阐述了在入室犯罪案件中正确运用锁痕检验结论在侦破此类案件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是我国司法物证出现的萌芽时期,我国司法鉴定活动中以法医学为代表的最早时期也是出现在周朝。秦代在审理案件时,已相当重视和广泛使用各种司法物证,指纹的运用就出现在该时代。东汉时已形成简单的法医检验初步方法。三国时期司法物证检验的范围较前代有所发展扩大,从死因检验、伤痕鉴定,到笔迹检验、弹丸鉴定均有出现。以后各代出现了大量法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86.
断线钳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讯工程的工具,其用途是剪切金属等棒材,近年来在犯罪现场时常出现犯罪分子使用断线钳剪断挂锁锁梁、锁键、窗栅、围栏等障碍物,从事犯罪活动。使用断线钳破坏具有速度快、破坏力强等特点,从东莞市常平镇发生的盗窃案件看,使用断线钳工具作案的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目前基层刑事技术部门却一直存在在对断线钳剪切痕迹利用率低、特征认识不全、种类识别错误和保全不当的弊端。  相似文献   
87.
启事二则     
一、我刊以学术为本,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凡在我刊登载的文章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利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登,或文章以及文章所属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请作者及时告知,我刊将予以重奖。  相似文献   
88.
1研究笔迹微观痕迹特征的意义 一直以来,由于鉴定人员本身的裸眼视力范围和仪器设备的局限性导致微观痕迹特征很难被鉴定人员观察到或者记录下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鉴定人员更多地是依据笔迹的表面特征做出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89.
蹬痕和压痕一样是步态特征之一,但由于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的限制,它的应用受到影响。本文拟从蹬痕的形成机制谈起,给出蹬痕的识别方法和蹬痕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供同行参考。1蹬痕的形成机制蹬痕是人行走中起足阶段蹬地动作所形成的。深入研究蹬地的动作,发现可以用杠杆原理来描述起足运动。蹬地动作可分解为跖趾关节杠杆和趾关节杠杆运动。小腿三头肌提拉足跟,使足绕跖趾关节发生杠杆运动,即足相对踝关节发生逆时针旋转,或为足屈运动,同时伴随足趾作伸的运动,必将使跖趾关节向后下方挤压地面形成蹬力。跖趾蹬力可分解为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90.
对工具线条痕迹进行检验时,制作的样本痕迹容易出现误差,导致比对效果不佳。可以根据留痕工具形成线条时的变化规律,对样本上的痕迹矫正后再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