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67篇
世界政治   1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478篇
中国共产党   933篇
中国政治   1653篇
政治理论   516篇
综合类   6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郑功成 《中国人大》2012,(19):32-32
过去将残疾人叫作“残废”,这个词很恶毒,实际上残疾人是残而不废的。近几年,我关注残疾人多一点,到很多地方去调研,(我发现)绝大多数残疾人都有着某方面特别的天赋,只要开发得好,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我认为,不能把残疾人保障仅当作是满足残疾人简单地维持生存或者获得简单医疗。建议相关部门把残疾人当成国家未来宝贵的人力资源来开发,将残疾人的能力提升摆到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102.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福利普遍性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福利碎片化"现象,促进和提高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从大福利视阈出发,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整合的基本任务包括社会福利管理整合、社会福利制度整合、社会福利政策整合、社会福利类型整合、社会福利主体整合、社会福利机制整合、社会福利经办机构整合、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城乡整合以及社会福利监控机制整合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3.
产业发展、要素投入与我国供给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明钦 《求实》2016,(6):33-39
我国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制造业产能过剩,但其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滞后;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旺盛,但是供给严重不足。从产业发展视角分析了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现代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先进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农业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从要素投入视角分析了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土地和自然资源要素、制度和创新要素等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我国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市场与要素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学理论》2017,(6)
从供给侧改革视域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前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端存在着供给不均,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内容质量差、供需错配等问题,无法满足公众层次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从供给侧着手,通过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质量,促进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推进均等化供给等途径来激发供给活力,提高供给效率,继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深度改革,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5.
粟瑜 《法学》2021,(3):162-177
20世纪初,围绕劳动合同的法律概念建构,以洛多维科·巴莱西、菲利普·洛特马尔为代表的一批欧陆法学家通过批判近代劳务供给契约的教义原理,以劳动人格原则为价值基础、"从属性劳动-自治性劳动"为首要区分,建立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劳动合同概念体系,为整合扩建现代劳动法、更新发展传统民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制度后发国家,我国应当充分吸收劳动合同概念起源蕴藏的劳动交换法制现代化经验,摆脱近代劳务供给契约的理念与体系束缚,抛弃过时的雇佣合同制度,通过劳动立法,正式确立"从属-自治"为劳动交换的首要区分,先以从属性为核心要件规定类合同层级的劳动合同概念,再以"标准-非标准"为框架,将劳动合同进一步类型化,以便形成保护措施的多元配置体系;通过民事立法,完善自治性劳动的合同体系,正视灵活就业中自由职业者的保护诉求,以劳动人格为价值理念,作出专门的制度回应,最终形成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平衡劳动力市场灵活与安全的劳动交换合同体系。  相似文献   
106.
微评     
据报道,近10年间,西湖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但是2011年,杭州旅游总收人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4倍。近来,一些长期不上班、不在岗却依然领工资、享福利的“吃空饷”现象引起了热议。四川、重庆、湖南等7个省(区、市),清理出“吃空饷”7万多人。按照每人年均消耗5000元至2万元计算,年财政支出将在3.5亿元至14亿元之间。  相似文献   
107.
《党课》2013,(14):18-19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韦恩·斯旺日前公布了2013-2014财年预算,预算中增加了对中小学教育、残疾人保障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缩减了政府开支并废除了实行多年的生育津贴。根据新预算案,澳政府将在今后4年内缩减支出430亿澳元,从明年3月起废除生育津贴可节省开支近50亿澳元。有评论说,新预算案预示着澳大利亚福利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8.
康珂  周幼曼 《理论研究》2013,(6):18-21,41
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大规模经济刺激虽然在短期内把经济增速推高,但带来了更多深层次的问题。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刺激虚假需求导致产能过剩,过量货币投放引起通货膨胀,调整结构困难重重。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转型升级才能促进持续发展。面对“滞胀”风险,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对我国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模型(PLS)分析2001—2017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学科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供需两端动态平衡有利于提升产业经济贡献率,二者存在"补偿性增长"关系。"现代服务类"与"工程应用类"学科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显著,学科要素投入与人才资本是影响内生性经济增长的两大路径。高等教育学科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保持供需两端动态平衡,增强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学科的有效供给,提升学科要素的配置效能,以创新驱动发展人力资本红利,为产业经济催生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0.
安晓峰  安畅 《奋斗》2020,(1):51-52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作为我省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家出版社,自1954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出版了一大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图书。尤其是近十年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相关要求,以社会效益为主,深化图书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堪称黑龙江出版行业的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