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140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完善我国政党制度,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而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2.
政策信息     
《政策》2013,(3):95-96
<正>中央一号文件: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1月31日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文件要求,加大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43.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永恒的课题,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调整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大的调整已有过两次,第一次是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90年代初期。正在进行的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从1998年开始的。这次结构调整同前两次相比较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情况更为复杂。要使这次结构调整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指导上有一个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一、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的内涵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展开的,因而必须不断丰富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4.
尊重农民主体意识,让农民不再失位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价值主体,民心得失是衡量乡村治理成败的核心标  相似文献   
45.
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和职能的扩大,使国际社会日益呈现出组织化的趋势.各国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合作,必须对主权权力施加一定限制,因此国际社会组织化对国家主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际社会的基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在此前提下,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可以在要求独立和寻求合作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国际社会的平衡.  相似文献   
46.
谭鑫 《创造》2013,(6):48-49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显然离不开政府在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调控作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政府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等专业协会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  相似文献   
47.
国外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它们在国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8.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处于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线。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及民众主体意识、权益意识的增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多发易发态势,  相似文献   
49.
当环境行政决策涉及重大环境利益之时,公众基于自身环境利益或者公共环境利益之考虑,常会积极参与行政过程来表达利益之诉求。然而,由于公众个体的参与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使得公众个体的参与往往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在转型期的中国,环境行政参与中更要强化公众参与主体的组织化,改变过多的公众个体无序参与之局面。  相似文献   
50.
“集体行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8,(36)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介绍,我们现在所指的群体性事件包含在西方学界所指的社会运动这一宏大领域之中,可以用诉求、组织化程度、持续时间、与制度的关系四个维度将社会运动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一,集体行为。特征是聚集的群众没有明确诉求,更多的是情绪宣泄;组织化程度很低;持续时间很短,在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之间平息;它骚扰秩序,但对现行制度仅伤及皮毛。典型代表是万州事件、池州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