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为了解决《实验室生活》以及当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拉图尔提出了"非还原性原则".进而,他以这一原则为基础,通过考察行动素、行动素所组成的网络以及网络的组成方式(转译),建构了一种新的经验形而上学体系.这一体系已经蕴含了拉图尔后来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代表了拉图尔哲学体系的成熟和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32.
企业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流经济学传统中,企业一直是一个不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被假定为一个固定不变的理性单元。只是到了新制度主义兴起后,企业本身才被纳入经济学分析对象之中,但仍带有浓厚的主流经济学的抽象色彩。正是出于这一点,新经济社会学家才开始对企业予以现实的考察,从而在经验实证的基础上重建企业理论。新经济社会学对经济学起到了有益的修正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3.
政策行动者是源于所持相同或相似的政策理念、或基于追求一致的政策利益、或法律规定的强制而出现结盟的行为,以共同行动促成个别目标的实现。政策终结是一个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政策终结的场域中,政策行动者各自都致力于集结反对或支持终结的联盟,各自凭借拥有资源和运用策略或技巧,来强化或弱化政策终结的合理性,试图阻挡或推动政策终结的威胁行为。  相似文献   
34.
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与社会相互交织、相互塑造。田子坊近百年空间形态演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动因。本文将以田子坊这一文化产业园区作为研究的个案,采用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从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微观互动出发,来分析该社区空间形态的演变。通过考察各个行动者在空间实践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空间形态的演变是一种基于行动者之间微观互动关系的社会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35.
中国式情境主要是指制度情境。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范式牢牢扎根于理性选择的传统,承认行动者的行动是一个有目的的理性选择的过程。但它强调行动者的理性是在情境限定下的理性,行动者的选择是在制度约束中的选择,理性和选择必须在特定社会和历史阶段的制度框架下才能得到较  相似文献   
36.
欣欣然 《检察风云》2013,(15):72-73
就在前不久,我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到一家小店里挑了好几套夏装,上身都很漂亮。付账的时候,店主对我说,"你比上次来的时候漂亮了好多啊,有什么诀窍吗?"她的问题把我拉回到去年冬天第一次来这个店的时候,那时我刚刚做完一个手术,家里也因为一些事情矛盾重重。我因此而陷入一种恼怒和无助当中,许许多多控制  相似文献   
37.
从结构视角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青少年偶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有关偶像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于偶像的世俗性和非理性一面,少有对偶像社会根源的思考.本文将讨论重点放在偶像形式方面,以内容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建国以来中国青少年偶像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当代青少年偶像的建构及其社会功能目的之变迁.文章认为,制度、市场和个体的三足鼎立是社会结构性力量重新划分格局的结果,同时也喻示着中国社会正在从单一的垂直型上下层级关系,逐渐向扁平型并联关系转型.  相似文献   
38.
卓彩琴 《广东民政》2009,(11):41-42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构建主义者心目中,社会现实被理解为个人和集体行动者历史的和日常的建构: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现实既被客观化又被内在化、一方面.这些社会现实属于客观化的世界:个人和集团运用以前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语词、物品、规则和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39.
40.
潘博 《探索》2023,(5):134-148
“人人履责”是破解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不足的关键,实现“人人履责”有助于真正建成社区治理共同体。既有研究缺乏关于如何实现“人人履责”的专门性、系统性研究,而且往往以抽象、模糊的居民作为动员对象。仅聚焦居民个体层面的动员,社区治理将难以真正达成“人人履责”的实际效果。因此,应当跳出聚焦个体的视野窠臼,寻找实现“人人履责”的新的着力点。家庭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家庭所蕴含的家政、情感、支配三重要素,可以激发作为家庭成员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基于对W市R社区相关实践的考察发现,以家庭行动者网络为载体,可以将异质性的原子化居民转换成为高度同质化的行动整体,并通过征召、动员等过程不断扩大履责主体范畴、提升履责水平,从而形成具有共同目标、认同公共责任、富有行动能力的“人人履责”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在该过程中,家庭行动者网络的发展与“人人履责”的实现是同步运作、共同推进的,“载体—网络发展”线与“目标—认知转换”线交织融合,呈现出“网络建设—认知转换”的逻辑理路。以“家家履责”推动实现“人人履责”,为推进“人人履责”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可行思路,也为进一步完善契合中国国情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