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一年来,台湾岛内掀起一场"爱台湾股市群众运动",股市异常活跃,股指大幅飙升。从2006年5月开始,台湾股价指数一路上扬,接连突破8000点和9000点关口,其中,在今年7月25日前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股指更是大涨1657点,上涨幅度冠于全球股市。之后虽然受美国次级房贷引发的股市风暴波及影响,有所下跌,但在当局全力拉抬下,9月7日仍然回升到9018点的高位,预计未来还将维  相似文献   
72.
表象训练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运动技能训练辅助手段,但现有研究仍然集中在训练的有效性验证方面,其心理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认知心理学关于表象的实验研究揭示了表象训练的心理机制在于:表象表象训练的素材,为运动技能训练获得了形象与抽象的双重调控;表象提供了运动技能心理训练的基本模式,为运动技能的创新准备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3.
刑法中的规则是一种硬性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象规定,而潜规则则是一种隐性的、修正规则的规则,二者的适用都可能异化或朝病态方向发展。为此,必须通过生命规则把二者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化解以实现统一互补、从而使表象的刑法转变为真实的刑法。  相似文献   
74.
龚威 《刑警与科技》2005,(11B):74-76
小区智能化网络的管理中心、家庭智能化控制器、控制网络和宽带数据网络。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智能控制和信息网络。为数字化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梳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政党政治的产生、演进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党政关系 :党政分开是表象 ,是外观 ;党政不分是内涵 ,是实质  相似文献   
76.
梅伟 《现代法学》2006,28(3):74-82
合同因错误而被撤销,撤销人应负担信赖赔偿责任。该制度渊源于罗马法,历经德国学者温德夏特、耶林、贝尔、梅尔的建构,最终在1896德国民法典中确立,并被现代各国民法继受。错误信赖赔偿责任是信赖保护的重要制度。它不同于缔约过失责任,不以过失为要件,而以信赖为归责原则,具有独立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它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态,旨在追求公平理念。我国应当确立错误信赖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7.
刘锐 《学理论》2011,(12):63-64
布伦塔诺把一切现象划分为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并且认为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进一步又将第一性的心理学确定为"描述的心理学"。以此为基础,胡塞尔开创了对意识结构的本质进行描述分析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78.
康宏伟 《学理论》2013,(11):49-50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批判和继承康德的"物自体"而提出"表象"与"意志",其中又以对意志的否定占据其哲学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一改以往哲学家追问"为什么"的思路,而是提出"世界是什么"的追问。这也是他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从叔本华追问世界是什么开始,进而探讨他关于"表象"和"意志"哲学思想,通过探讨其对理性主义的挑战发现他哲学思想里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争取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与阐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9.
民法虚像可分为单方或双方的民法虚像和涉及第三人的民法虚像,两者各自的处理机制并不相同。前者的处理归属法律行为学说规制的范围:对于后者,以善意取得制度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关于涉及第三人的民法虚像处理机制的见解。  相似文献   
80.
薛立伟 《学理论》2012,(33):32-33
"生命是什么?"作为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有不同的思考和看待,乐观主义者习惯于从人类中心论的角度来歌颂生命,但往往会陷入唯我独尊的孤立状态;悲观主义者则认为生命对于茫茫宇宙而言显得渺小且无助,生命最终归于虚空。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叔本华对生命持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他对生命深刻的审察一方面向世人揭示了"生之罪",另一方面也为大众指出了摆脱意志的束缚并获得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