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1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申齐 《法人》2005,(6):54-56
修订的新证券法将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为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2.
魏淑君 《理论学刊》2003,2(5):127-129
各国证券法一般都设有内幕人短线交易制度 ,该制度对内幕交易可以起到预防发生的作用 ,因此短线交易制度补充了内幕交易制度的不足。短线交易的构成与法律后果是短线交易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吕斌 《法人》2013,(7):52-53
虽然受工作量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保荐人的个人素质和合规意识如果过关,则不会屡屡出现因对规模、排名过度偏好而忽略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或不敌高利益的诱惑而游走在灰色地带等违法违规边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8,(1):92-103
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但是,除《证券法》第39条提到了"其他证券交易场所"外,《证券法》对新三板并没有具体规定。我国现行《证券法》遵循了"主板逻辑"和"公开发行逻辑",而新三板市场不是主板,它具有特殊性。因此,新三板市场难以适用《证券法》,甚至一旦适用了《证券法》的某些条款,可能会阻碍新三板市场的正常发展。《证券法》对新三板市场的某些制度(尤其是做市商制度)的运行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这是行政法规或规章克服不了的。我国应该通过修改《证券法》以及制定一部单行的证券法特别法——《全国股转系统监督管理法》,为新三板市场的相关制度运行提供法律依据。但从长远看,我国《证券法》应以"多层次资本市场逻辑"和"交易逻辑"取代主板逻辑和"公开发行逻辑",以实现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为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或发行人)发行证券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00号),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为了规范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据《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证股东大会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18.
邱盛 《学理论》2011,(11):59-60
从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和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到今天,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七个年头。证券市场的欣欣向荣,使得证券监管体制和法制不断走向完善;同时,也要看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的状况和监管的效率仍有许多地方令人堪忧。尝试对中国证券监管的现状作出实证分析,并阐明完善证券监管必须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合理界定政府监管权力和证券自律机构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远非局限于促进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或转型,而是着眼于通过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来参与制定全球性的金融交易和监管规则,获得国际金融事务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典型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之一是将股本分成等额股份,由无限多的股东分别持有,并贯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基于保持公有制的主导性=股市资金和规模的有限性等因素的考虑,人为地将股份公司的股本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并规定国家股、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仅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流通,结果造成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平均三分之二的股份沉淀在持有者手中,无法上市自由流通,进一步造就了同股不同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价的特殊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持有者就想方设法在交易所外把国家股、法人股协议转让出去由此在实践中先出现了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方式,以后我国证券管理机构和《证券法》相继肯定和确认了这一收购方式,本文正是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成因和对协议收购方式适用之影响,揭示协议收购方式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及今后随股权结构变化而可能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