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59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在治理意义上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民主政府。从优先发展到平衡发展,是2006年中国政府治道变革方面取得的最大变化。2006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道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良好的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和技术,也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改革运动,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善治早就有了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的基础,需要的是在技术上的改善。而对中国来说,不仅仅要变革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根本上奠定相关的制度基础以及文化基础,而制度以及文化基础的变化往往是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
新形势下,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高举伟大旗帜,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认真研读全面把握《江泽民文选》的基本精神,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核心内容;必须深入学习紧密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解决好民族问题,就要全面把握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民族方面各种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民族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严庆  李彬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52-158
在实现民族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关系原理,贵州省实施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45.
饭稻羹鱼与粿条肴糅--泰人接触羹食文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接触并从汉人的饮食文化中引进了羹食文化,泰语中的汉语借词是其体现。传统泰式餐食——味重的kaeng33饭,源于上古到先秦时期中原汉人与南方百越民族的接触,受中原汉民族配菜羹食的影响。泰语 kaeng33是上古的借词,借自汉语“羹”,清淡kaeng33食则源于汉唐以降中原汉族的羹食之糁食法的演变和汤食文化的传播。 kao33lao24借自汉代中原话“肴糅”,kuai24tiao24是宋以后潮汕移民带进暹罗的“粿条”。  相似文献   
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统一战线发挥着争取人心、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发挥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团结社会各阶层各政党各派别共建政治民主的政治功能;发挥着荟萃人才、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共建先进文化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7.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基础是制度伦理,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借鉴、继承和发展前人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越是客观、全面、科学地掌握前人的思想成果,就越是可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成功,越是能够全面、稳固而可靠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失灵”作为考查“社会和谐”的比照对象,不仅可以考查中外思想家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论述,总结前人对和谐社会构成要素的探索,而且还能评估历史上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9.
民主宪政是中国自清末立宪运动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而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这两大目标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的民主宪政的孕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宪政,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民主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宪法至上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0.
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现代化是以经济市场化推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在社会变革中,文化发挥着一种“场效应”。先进文化可以使人们认识社会发展方向,焕发出创造潜能,整合各种矛盾。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发扬科学精神,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外来文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