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若干争论。其中,马克思所说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是俄国社会;俄国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列宁对俄国苏维埃的社会主义探索、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是不可否认的。因此,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后发展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把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具体贯彻于对外战略,以实事求是为国际战略的基本指导原则;二是以国家最高利益为国际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国际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服务;三是充分体现了大思维、大格局、大视野、大战略和大智慧;四是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3.
牛涛 《长白学刊》2021,(1):55-62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的出发点,《巴黎手稿》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分析"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揭示精神生产的主体性本质和历史性特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精神生产主体性消解现象,明确私人财产占有制度是问题的根源,从而为彰显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实践指明了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运用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供的理论基点和唯物史观的分析工具,分析当代中国文化生产的现实,理解资本在当代中国的精神生产实践中在场的合理性,理解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价值冲突的当代实践,从明确制度构建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路向,完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补的生产所有制体系,建构对文化产品的价值性内容进行审查的合理机制这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64.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eld in 2012,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made a series of vital exposit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in line with the rule of law. The law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for governing a country, and the rule of law supports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process and capacit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on all fronts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Comprehensive law-based governance in all areas should be promoted to advanc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Furthermore, law-based thinking and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addres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in this moder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65.
新发展阶段,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可以从“理论定位”“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三层面进行。在理论定位层面,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作引领“两个大局”并为解释当今世界贡献中国理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什么”层面,首先要在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上,进一步从历史维度、治国理政方略维度加以深化;其次要在研究的深入性上,注重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再次要在研究的核心性上,注重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要在挖掘、提炼和提升上,进一步在几个重要问题上下大功夫。在“如何研究”层面,要“上得去”和“下得来”,真正做到“顶天立地”。必须坚持逻辑规范性研究和精准实证性研究相结合;必须坚持用系统辩证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6.
This work discusses a worldview and a methodology concerning ideological approaches by which Marxists can understand and transform the world, based on well-defined value truth, theory and philosophy. The work builds on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which highlights the following priorities to which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must adhere: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maintaining self-confidence and self-reliance, 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ing new ground, adopting a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 applying system thinking, and maintaining a global vision. Furthermore, this work argues that these priorities should be applied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s new journey. As the starting points of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ta-theory and “six must-dos” follow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in interpreting and promoting socialist concepts, theory, law-based path and legal system in the New Er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etatheory and the “six must-dos” provide the logical foundations and fundamental compliance with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Only by applying these “six must-dos” well can we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enhance the rationality, initiative, foresight and creativity of our work i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相似文献   
67.
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地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尊水平、网络使用、政治态度、政治行为、道德取向、诚信水平、人生价值观念、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生活满意度等思想行为特征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统计基础上重点对该群体思想行为的消极特征进行关注和探讨,就促进残疾大学生思想行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审美修养由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等构成。审美修养是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审美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以"仁"为核心的一种美学思想。运用儒家美学思想提升大学生审美修养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9.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4,20(2):79-82
在党领导广西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既坚持和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又曾经背离过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刻的教训。毛泽东思想在广西的光辉实践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0.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