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0篇
  免费   14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2074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871篇
政治理论   190篇
综合类   26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党日红 《河北法学》2007,25(6):95-99
从胡某案件人手,对国内外单独犯因果关系的学说进行了评述,并对共同犯罪因果关系的学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肯定了毕克迈耶与牧野英一的共同犯罪因果关系学说的现代价值,以此为借鉴分析胡某案件中涉及的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提出考察本案因果关系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即共犯行为间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配合、纵横交错,具有单个犯罪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各共犯的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无论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还是间接的因果关系,都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共犯的因果关系还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即大因果关系与小因果关系.由此得出胡某与张某、江某均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
柳忠卫 《河北法学》2007,25(8):70-75
在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行为人明知其持有、运输的是"伪造的信用卡"或"伪造的空白信用卡"是一种对行为对象的明知,行为人虽然对"伪造的信用卡"和"伪造的空白信用卡"施加了影响,因为其不具有合法性,与刑法所保护的信用卡管理秩序也就不存在必然的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也就不能反映和体现信用卡管理秩序,因而是行为对象而不是犯罪对象.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与以骗领信用卡方式实施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之间构成手段与目的牵连关系,但由于刑法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处罚,因而虽然是牵连犯,但不能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而应按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罚,这是牵连犯处断原则的例外.  相似文献   
33.
诉讼欺诈行为研究——以刑法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诉讼欺诈是一种独特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事实上,诉讼欺诈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因而应按诈骗罪定罪量刑。诉讼欺诈行为侵犯双重具体的社会关系,但其直接客体是单一客体。诈骗罪中的被骗人与被害人不必是同一人,但被骗人与财产处分者必须是同一人;在被骗人与被害人不一致的情况下,应当以被骗人为基准来判断处分意思和处分行为。  相似文献   
34.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开放性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方便,各国法律、政策的差异性刺激了犯罪的国际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全球化引起的“失范状态”加剧了犯罪国际化的倾向。全球化形势下犯罪国际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手段、以有组织犯罪为其主要形态、以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为其典型犯罪类型并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35.
张红侠 《行政与法》2007,(11):133-135
受贿犯罪作为腐败的重要形式,不仅严重侵害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健康机体,侵害了我们国家的廉政制度,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极大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秩序。贿赂,作为受贿犯罪的犯罪对象,如何界定其范围,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给司法实践的认定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本文列举了我国刑法学界,关于贿赂范围的三种主要观点以及我国关于贿赂范围的法律界定,借鉴域外贿赂范围的立法情况,提出我国立法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36.
走私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一种严重犯罪,当前我国走私犯罪相当严重。司法实践中,单位走私犯罪涉及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关于单位走私犯罪与个人走私犯罪的界定、单位走私犯罪主体的定位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7.
从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中的酷刑定义入手,对酷刑的性质进行了深入挖掘,得出了三点结论,即酷刑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酷刑是一种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现代酷刑是一种犯罪。作者希望通过对酷刑性质的挖掘,加深对酷刑行为的理解,促进反酷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8.
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罪是新刑法增加的一种犯罪,自规定后争议一直颇大,特别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范围问题。医疗事故罪主体除了医务人员外,实习人员、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本罪主体,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39.
中国加入WTO后 ,经济运行将要驶入国际快车道 ,这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是个机遇 ,但同时又是个挑战。按照约定 ,我们要履行承诺 ,实现经济发展规范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合理对接 ,这必然引起方方面面的新调整 ,负有保卫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专责的公安机关面对我国社会的这个新时务 ,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到工作方式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0.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治安的背景性冲击体现在:结构性的失业增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长点”;西方文化的涌入,敌对势力的渗透,则导致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化;违法犯罪的流动性更强,渗外案件增加。对此,我们应当学习并掌握WTO规则,狠抓再就业工程,强化群体性事件控制,全面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注重情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防控、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