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篇
  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2篇
法律   229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61篇
政治理论   140篇
综合类   30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其经过充分论证的合法性根据;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保守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此项根据必须能够具体涵盖保障公民自由及地方自治。通过帕特里克.柯洪的详细理论阐释以及罗伯特.皮尔所推动通过的《大都市警察法》及其一系列建警、警务原则,现代警察制度的合法性根据得以成功构筑。  相似文献   
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实践进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了从二位一体、三位一体到四住一体的深刻转变;在战略谋划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的相辅相承;在推进路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3.
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及规权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怡祖 《河北法学》2008,26(1):32-35
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是指这种自主权在法律上公、私属性的界定。高校自主权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自主权、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这也是高校自主权在法律上产生公、私属性界分的根源。高校自主权与高校法定之权同为一物,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体制改革使我国高校走向"法人化"成为现实,我国高校客观上具有多种法律主体资格。我国法律并非没有设置对高校行为公、私属性的应有关注,"事业单位法人"界面承载着复杂的"法律内象"。具体界分公立高校自主权的公、私职能,设置"角色串通"的防范机制,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法制,促使高校更准确地履行其法人权利与义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
普通法系国家集团诉讼目的包括:为社会成员提供权利救济,为被告提供程序保障并矫正其行为,尊重集团成员的个人自治等具体目标。我国现行代表人诉讼制度中蕴含的"两便"目的,难以描述和解释深层立法动机,集团诉讼上述目的对优化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前苏联时期,私法自治原则基于特定的理论基础,在民事立法中出现了制度性缺失,进而影响了当时民事立法基本制度的面貌。这一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一法律现象,为丰富私法自治原则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解读标本。  相似文献   
86.
"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因敌制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共同构成了孙子的战略指导思想体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军事辩证思维,揭示了军事领域重要的军事范畴,对我们制定和实施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三重目的的基础上,对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作了简要评估:即自贸区建设虽然加强了中国东盟双边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美国重返东亚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对双边关系的促进作用正在下降。因此,本文认为,后自贸区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经营需要超越“经济利益捆绑”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88.
西方市民社会历经政治自治、经济自治到社会自治依次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市民社会理论的传统分析模式即"市民社会——政治国家"关系模式现今已失去示范意义。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经移植后在我国民法领域新时期所呈现出的"市民"与"国家"间冲突的情形下,实体民事法律的制度供给更应考量"市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89.
民族问题求"解",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课题。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代抉择,是把统一与自治、民族与区域、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制度与法律、民主与集中、自然权利与国家权利因素有机结合,成功开拓出一条被实践证实、广泛为世界关注的经验之路。这是一则浩大的社会"方程",惟国家性质、历史背景、政策导向、及至厚重的文化根植推定这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0.
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是在国家控制力极强、乡村社会自治性极弱的政治格局下,基层民众被迫执行国家一系列非理性政策的结果.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建设表现为单方面的国家权力下沉态势,地方社会的自治性不断削弱.随着1949年新政权的建立,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与深度,二者演变为控制与被控制、挤压与被挤压的极端不对等关系.在此状态下,国家权力极度扩张而发生非理性的行为,乡村社会"缓冲地带"消融,面对外界的过度索取失去免疫力,无力抵抗,最终酿成农业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