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47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1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读此词,都能给人以一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的畅快洒脱的感觉,这就是苏轼词作的豪放本色。如此优美的词作是源自词人的对月“把酒”,在酒的醉意中词人才情进发,催生出驰聘、瑰丽的情思,创造出似醉似醒、朦胧浪漫的意境,使词人的情感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这一表达方式并非偶然,在苏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这一手法的运用,词人正是借用了酒、醉酒这一情感的催化剂,便更彻底地摆脱了拘束,尽显其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2.
怎样解释词体成于晚唐温庭筠之手而非其他时代其他人这一"温庭筠现象",目前主要有"不可知论"、"写尽论"、"社会文化环境决定论"等三种阐释.这三种阐释各有其片面及失误之处.词体之所以在温庭筠手上得以独立和兴起,主要是"文化-心理"选择机制双重双向反复选择的结果.温庭筠之所以选择了词体,并非如王国维等人所说,是因为"诗"已写尽,而是由于温庭筠正好满足了"文化-心理"选择机制之所以能够选择出"词"这一文体所要求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博采》2007,(11):24-28
<正>毛,简直是好莱坞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无不渴望和平。蒋介石正是利用民众的普遍吁求,向中国共产党伸出橄榄枝,以实施其假和谈、真内战  相似文献   
4.
论宋代农村词的创作心态和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继武 《前沿》2005,(7):222-226
宋代农村词蕴含了词人复杂的文化心态,其雅化和净化的创作取向带来了新的艺术特色,为词坛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反映了宋人不断变革的词学观念和推尊词体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朱长英 《工会论坛》2006,12(1):121-122
三百四十余首梦窗词自南宋问世以来,其接受状况就跌宕起伏:虽然梦窗词确实在文本方面为褒贬者提供了不少口实,对梦窗其人的研究也因资料匮乏而增加了研读梦窗词的难度,但是在这一接受过程中,梦窗词的接受群体也是造成这种跌宕起伏状况的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受众入手,我们会发现,接受群体主观能动性也会有失偏颇,从而形成梦窗词接受过程中人为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 (一)被告人基本情况被告人俞某某,女,1949年3月8日出生,安徽省肥西县人,汉族,初小文化,家住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花亭二村干警宿舍4楼。1988年6月被任命为国营安庆市第三百货公司(以下简称“三百司”)经理,1990年11月任该公司法人代表,1991年12月被安庆市人事局吸收为国家正式干部,1997年10月安庆市大观区经济计划委员会解除其所担任的三百司经理职务。因涉嫌贪污于1997年8月23日被安庆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7.
李春丽 《前沿》2010,(17):198-200
张翥是元代诗词大家,现存《蜕岩词》两卷。从词艺方面,张翥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在表现技巧上效法南宋姜夔一派,当属词艺的行家里手,堪为“一代之冠”;从词风方面,其主流倾向是清丽典雅,同时又具有萧散豪迈等多样风格,呈现出南北兼容的特色,在词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引言颜色词,即语言中用来描述事物颜色特征的词类。“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①由于各民族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同一颜色词在不同文化的读者中的联想和感觉自然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对颜色词有其独特的嗜好。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际的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语用失误。为了减少交际失误,笔者认为研究和探索不同民族的不同颜色习惯很有必要。本文拟…  相似文献   
9.
英汉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对比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  周影韶 《政法学刊》2005,22(3):119-121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的国俗语义相同性很小。英汉颜色词语在社会属性、情感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英汉颜色词语国俗语义缺项。  相似文献   
10.
王宏林 《中外法学》1992,(5):78-80,62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答客问"(裁《法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答问》)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若干词条的内容提出了批评性意见。笔者以为,《答问》的有些意见是正确的;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然而,《答问》对"civil law"一词涵义的论断,笔者持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