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4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112篇
工人农民   183篇
世界政治   4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5篇
法律   4798篇
中国共产党   4177篇
中国政治   7266篇
政治理论   1417篇
综合类   200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1720篇
  2013年   1924篇
  2012年   1690篇
  2011年   1725篇
  2010年   1648篇
  2009年   1679篇
  2008年   2104篇
  2007年   1475篇
  2006年   1226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20,(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来,因其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学界研究热点。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处于初级阶段,其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于进一步探寻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世界范围内资本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为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采用2003—2016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的分类账户跨境资本流入数据和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分析了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核心的经济变量对各国证券投资流入、直接投资流入和其他投资流入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证券投资流入和其他投资流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不显著。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对其他投资流入的影响比对证券投资流入的影响更剧烈。第三,不同资本流入对控制变量的敏感性差异反映了三种资本流入的异质性,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相符。研究的政策建议是:相对于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更应该主动提高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努力降低本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立足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和外交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的基础上,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深刻思考,形成了包括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新问题、引领经济全球化新方向、重塑经济全球化新路径、凝聚经济全球化新力量以及构建中国新角色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全球化新发展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特点突出,蕴含了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和深切的现实价值关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指明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路径,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更具包容性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9,(3):87-94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的定位逐渐清晰,"一国两制、三关税区、三法域、四核心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特征。然而,大湾区内部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治理参与主体协同性不强、创新要素未能自由流动和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如何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建立更加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是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梳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制度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要素协同创新以及网络协同创新等方面厘清大湾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可以形成跨境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张雷 《人民论坛》2020,(5):108-109
"人类优先"理念对于增进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具有启发意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拓展。以"人类优先"理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因此,要以"人类优先"理念为引领,增强文化、交流、人才基础,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