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吴晓林  李昌清 《乡音》2012,(4):42-43
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型都要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作为发展目标提出来的,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亟需面对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就遇到了错综复杂的问题。基于此,决策者先后将经济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之后.城镇化建设被提升至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热度迅速升温.力图在城镇化建设中获取新的发展动力。从人类发展的一般经验来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这个目标的追求.既有新的因素驱动.又有“后发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环.更加凸显政府推动改革升级、促进发展的意志.因而其建设的过程和效果.也更加受到决策者和规划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80后官员的上位屡屡刺激人们的眼球。与改革开放之初那一轮大规模的"干部年轻化"相比,80后官员的上位并不具有"时代亟需性",而是一种零星却扎眼的局部现象。总体来看,80后官员具有"年龄小、团干多、学历高、起点高、换岗频率高、升迁速度高和争议度高"等"五高一多一小"的特点,因为大多没有突出的政绩,因而很容易给人一种"命运宠儿"、"政坛花瓶"的印象,也就很容易遭受社会质疑。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封闭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中国则已经成为普遍的居住形式。它不仅创造了人类居住的物理空间,也生产出新的社会治理空间。从产生的背景来看,现代封闭社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全球化的传播"和"封闭居住的历史传统"相关。"后权威主义"的政治驱动、"消费俱乐部"的经济驱动、"寻求安全隔离"的社会驱动成为封闭社区"乌托邦理想"的三种主流解释。尽管如此,封闭社区展现出"产权内部化挑战城市基层政治、消费俱乐部产生经济悖论、安全隔离带来城市隔离"等"私托邦"效应。这些抽象的解释还需要实证化的检验,通过系统化和过程化的解释,把握封闭社区特有的生产与治理逻辑。社区改变中国,封闭社区具有糅合"个益、共益和公益"的复杂性,要充分预估封闭社区的能量与效应,为未来的改革与治理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自"芝加哥学派"开启现代社区研究以来,社区治理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方法服务于主题,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与创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对百年来社区治理研究的历史梳理和比较分析发现:其一,国外研究经历了从社区类型、社区结构、社区发展到社区意识等的主题转变,理论分析长期占据方法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实证研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日益"微观化";其二,国内研究经历了早期乡村社区和现代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主题转换,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其三,受议题、学科和主观认知三重因素影响,中外社区治理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凸显出"方法论关怀"和"偏重本体论"的认知差异,中国的理论分析比例较高。未来的社区治理研究既要关注微观过程又要连接宏观结构,坚持"结构-过程"范式,做好跨域区域案例比较研究,以国家与居民的"双重需求"为端口做好"量质融合"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品房小区的急速扩展,由物业纠纷及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业主维权活动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一种席卷全国的抗争运动。通过对全国9大城市的问卷调查表明,城市社区的物业纠纷问题具有普遍性,业主同市场组织的冲突最严重且易激化;业主维权冲突虽然总体温和可控,但是具有从"社区冲突"升级为"街头冲突"的可能;业主维权处于个体为主、松散联合为辅的阶段。究其原因,业主维权冲突是城市化进程中"公民权利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产物,是住房市场上游问题下游化的结果。未来,伴随人口结构老龄化、少于化和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因素,社区维权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强。要预防业主维权冲突升级扩大,主要是解决业主权利维护的制度问题,应当在对住房市场动态预警的基础上,调整法律法规,促使业主与市场主体"权益平衡",发挥业主同市场主体的协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晓林  姜永熹 《传承》2012,(1):96-96
社科界亦应响应“走转改”的号召,全面反思学术流弊,深入社会肌体追求学理真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社会整合研究的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对于社会整合的理解,至少存在着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结构性整合与社会心理整合两组对应性概念;对于社会整合是达成目的的工具还是预设目的的状态,也游离在二者之间;对于社会整合的效度与限度,以及沟通、规则与交换三种整合机制也进行了提炼与探讨。近20年来国外相关研究的特点是以微观为主,聚焦社会失范,理论检验多于理论发展,惯用实证方法,过于关注个体。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高等教育如何促进社会流动",形成了"冲突论"和"功能论"两种主张。在中国,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不断弱化似乎正成为事实。实际上,不能过度解读和指责"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发挥作用弱化"的问题,要想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以"自下而上"的社区建设体制替代它实行了近30年的"自上而下"社区建设体制。它主要体现在:在制度设计方面引入了"社区导向",在制度执行方面重视"基层政府"和社区的作用,而在执行过程中引入了"自下而上申请专案"的机制。纵观台湾地区社区建设实践,可以看到:台湾地区社区建设自始至终贯穿着官方"改造社会战略"的意志;在"公民社会"未经建成基础上推动的社区建设体制所主张的"自下而上"模式不得不借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方式推动,这为社区主义的扩展提供了空间,因而其社区建设政策转轨呈现出"柔性强制+示范诱致"的变迁特征。台湾地区推动社区主义虽然是深嵌于其特有的政治社会生态,但其主动推动的姿态以及培育和辅导民间组织的积极作为,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