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建构具有承接传统、奉信自由、着眼世界市场和产权利益的总体背景特征。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历经早期自由竞争法治、中期社会福利法治和晚期全球连带法治的演化进程,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普通法治国理念,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治国理念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宪政法治国理念三种模式。无论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处于何种阶段,遵循何种模式,它都难以摆脱历史匡定的局限,其自身的固有顽症与合法性危机充分表明,它只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初级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两岸大学生价值观从宏观上看存在五点差异 ,即 :( 1)政治态度的积极与消极 :( 2 )社会观念的重公与偏私 ;( 3)生活伦理的摇摆与开放 ;( 4 )思维方式的宏观与具体 ;( 5 )人格特征的内倾与外倾。同时还存在四处相通 ,即 :( 1)文化相通 ;( 2 )环境相通 ;( 3)趋向相通 ;( 4 )问题相通。针对两岸大学生价值观内容中共通的症结 ,作者提出了以“主体—权利”型模式作为两岸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共通模式的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法律的"态度"多为"应付"和"利用",此种实用主义乃源于现代性法律所固有的"机器"特性。而在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普通人所秉持的这种对法律的态度,业已成为事关法治成效的重大问题。所谓"普通人的‘旁观式'法律态度"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理论上,都难以成立。在法律、文学与历史的交叉视界中,K和卡夫卡的法律态度都比想象的要复杂,而这诸多深层疑难,都需要一种迈向"普通人"的法律理论进行整体回应。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与程序宪政--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亚文  廖奕 《法学评论》2004,22(3):13-20
本文提出以“程序宪政”作为新的学术范式 ,重构民主政治 ,实现政治文明。程序宪政作为宪政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政治文明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目标功能、运行逻辑上趋向一致。程序宪政推动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规范程序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程序宪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何谓好文风     
廖奕 《楚天主人》2013,(5):50-50
文风是党风的一面镜子。每一个时期的文风,无不映照出那个时期的党风。文风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央狠抓文风的改进,很必要,很及时。何谓好文风?概括地说,就是"短、实、新",就是写出的文章使广大读者能看懂、喜欢看、看了信。一个求真务实、敬业创业的领导干部,他的文章不会只是照搬照抄本本和文件,四平八稳、空话连篇,而一定会说真话、写实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鲜明。一个善于解决问题、办事高效的领导干部,他的文章不会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社会运动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植根于社会运动的理论谱系,聚焦于法律过程的相关主题,彰显了法律理论与社会运动理论的交融。从古典的情感崩溃理论到时兴的法律动员框架,法律与社会运动研究呈现出"典范迁移"的时代性征。深入研究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廖奕 《政府法制》2014,(26):1-1
《西游记》中的法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天条,由仙界首领玉皇大帝负责制定和解释;二是佛法,奉西方如来为至上尊者;三是王法,以皇帝或国王为最高渊源.这三类法律都试图控制情欲,但最终效果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转型中国现代性司法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有其特定的时代蕴意与战略语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司法改革顶层设计,既是一个富有学术内涵的理论课题,也是一项充满政策博弈的实践决断.从世情和国情出发,透过概念与框架的审视,赋权增能均衡模型的提出,可以对法治中国建设发挥框构、评估和指引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法学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今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的种种困惑和症结,有必要探寻一条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新路,在定位上应领悟法学人才境界培养的奥妙,在思维上须突破成文法系法律模式的制约,在重心上要克服科研与教学相脱节的偏误,在理念上得走出盲重知识轻视能力的迷失,在方式上能填补大众口味与精英化的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