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95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何东平 《南风窗》2008,(6):90-92
假如我们让在同一个伊朗长大的小阿里和小玛赞在同一时空里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玛赞会问阿里,你每天都吃一只烧鸡吗?此时此刻的自由与民主又会是一个怎样的问题?一朵白色的花瓣晃了晃,从茉莉树上飘落下来,它像是拥有生命,飞过村庄,越上云层,天使为它指引方向;然后它越过高山,让小鸟破壳,飘过海洋,使鱼儿跳跃;经过弹奏乌德琴的小鬼,掠过蹿着火焰的陶罐,伴着星星和月亮从海上升起,飘到一个以新月和星星为荣的国度,这就是伊朗。2007年的动画电影产《茉莉人生》,改编自伊朗年轻女画家玛赞·莎塔碧的漫画《我在伊朗长大》由它的创作者亲手将其搬上  相似文献   
102.
贺岁片     
孙琳琳 《传承》2009,(23):60-61
2007年11月20日,"冯小刚贺岁电影十周年大放送"活动现场,主办方特意安排放映了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虽然这部播放了10年超过300次的拷贝的影片因为划痕其间被迫中断播放,但在整场的放映中,  相似文献   
103.
潘澄 《小康》2010,(2):84-87
从2009年的12月底到2010年的3月7日,电影界正式进入奥斯卡时间。2009年12月28日,第82届奥斯卡提名选票正式寄出,5777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的会员履行他们的职责,从2009年的274部候选电影里选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  相似文献   
104.
新年在大洋彼岸炸响的第一弹,既不是头顶“王者归来”光环的《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也不是在洛杉矶擒拿三座金球的《犬之力》,而是金球奖的陪跑选手《不要抬头》。这部将当下人类文明一黑到底的荒诞电影,就像是汲满苦涩海水的刺豚,看上去萌萌的,实则扎手得很。从电影本体角度看,《不要抬头》远够不着优秀影片的台阶,它更像是刊发在热门报刊上的一篇杂文,把当下能够针砭的时弊针砭了个遍,而且还是一篇好不快意恩仇的爽文。  相似文献   
105.
完美特工     
阿碧 《检察风云》2012,(6):58-60
1面部识别特工哈纳韦戴上隐形眼镜式摄像头,手机中的面部识别软件帮助他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要跟踪的对象。夺取了重要的文件之后,哈纳韦轻松地走上归程,并欣赏来自对面的美女。此时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面部识别软件帮助哈纳韦识别到迎面走来的美女是杀手莫洛,并显示出杀手的姓名和相关信息。然而,大意的哈纳韦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而是掏出手机查看,结果不幸被莫洛枪杀。  相似文献   
106.
张晴滟 《南风窗》2012,(2):96-96
2011年12月初,一部讲述抗战时期南京妓女以肉救国的大片以各种小道、八卦、秘闻和海报的方式向我们迎面扑来,无孔不入的营销攻势远胜于当年陆川的《南京!南京!》。那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用日本人视角的主观镜头,将中国人心中的国仇家恨化作世界公民视野中全人类的苦难,因其表现的所谓"人性",迎来了不少喝彩,当然也招致更多怒骂,基于对"人性生"这一要素的理解,不同的观影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前,《色戒》有过类似遭遇,此番《金陵十三钗》也不例外。为《色戒》欢呼的多是文青和小资,为《金陵十三钗》山呼万岁的观众中则不乏爱国者,他们为此片没有《南京!南京!》中的"人性关怀"而叫好。片中的日军残暴、狠毒,追着女学生大喊:"有女人!都是孩子!都是处女!"  相似文献   
107.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94-95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再一次让"南京大屠杀"成为国人文化消费的热门商品。当以挣钱为最大诉求的导演和文化商人们遭遇中华民族最惨痛的灾难时,无论如何呈现,争议一定不可避免,从某种程度上讲,从《色戒》、《南京!南京!》到今天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在观众层面激起的争论,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影片本身的价值,因为这背后或许藏着大众文化思潮变迁的密码。本刊编选两位作者的短文,一位观影后对《金陵十三钗》进行电影文本分析,一位则是"大屠杀影像恐惧症"患者,观点迥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8.
<正>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又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里是海南省政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设立的省级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共有33个省直厅局和中央驻琼部门进驻这里,有900余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200余项行政管理事项集中在这里公开统一办理。  相似文献   
109.
吴孟樵 《台声》2014,(9):57-57
当一个时代过去了,或是记忆里、耳闻中的人物与影片穿越时空来到现世代,“观影”让人眼睛一亮。台湾经典电影数位修复及加值利用计划,近期推出“加贝影展”五部修复影片:阮玲玉主演的默片《恋爱与义务》、外国人布洛斯基拍摄的纪录片《经过中国》、杨丽花分饰演母女的《回来安平港》、李翰祥监制的《喜怒哀乐》、胡金铨导演的代表作之一《龙门客栈》。阮玲玉演出《恋爱与义务》时,是21岁,因为是默片,片中以中英文字卡解读剧情,并可看到当时阮玲玉较夸张的表情演出。  相似文献   
110.
何源 《当代广西》2012,(7):55-55
影片《桃姐》是许鞍华导演的最新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服侍了整个家族四代人的老仆人桃姐(叶德娴饰),在弥留之际与步人中年的小少爷罗杰(刘德华饰)一起度过了琐碎而温暖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