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395篇
世界政治   2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1284篇
中国共产党   5599篇
中国政治   5646篇
政治理论   995篇
综合类   14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1041篇
  2012年   1191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430篇
  2009年   1626篇
  2008年   1796篇
  2007年   1464篇
  2006年   1506篇
  2005年   749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民收入少且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待遇低,社会保障差,税费负担重。解决农民贪困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农村社会的转型、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2.
作为滨州市首家创办农民运输协会的滨城区旧镇镇董集村,在一无地理优势、二无资金优势的情况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一个典型的贫穷村一跃成为全镇第~经济强村,并荣获“山东省文明村”称号。  相似文献   
113.
黄朝东 《理论导刊》2007,1(12):13-15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探寻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创立了极具特色的农民理论。可以说,对农民的研究进而对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具特色最具创造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14.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农民起义、土地革命、人民公社等一系列运动,使中国农民的境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人民公社化搞了二十年之后,农业生产率却低于1952年农业合作化以前的水平.毛泽东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的第三步完全失败了.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都是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转型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农民不可能在传统农村中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115.
《党课》2006,(7):33-34
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16.
一个只接受过小学正规教育的农民,一个认准目标就不回头的汉 子,一次偶遇激发出他发明的欲望,利用世界上最简陋的实验条件,开发 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当他用编织带装着自己的成果来到检 测部门,迎接他的却是怀疑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7.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实践农村和谐社会最重要是农民现代素质的培育。没有农民现代素质就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118.
农民组织化对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原因之一是国家担心农民组织化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因此,必须明确农民组织化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政治稳定理论,通过对农村政治不稳定的表现及根源进行分析,揭示了农民组织化对农村政治稳定的影响,得出了在发展中求稳定,积极推动农民组织化进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9.
《当代广西》2005,(2):15-15
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力于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0.
厉寻 《新湘评论》2007,(9):48-48
为了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成果,即墨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和社会保障,全方位构建起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和实践出了“以城带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