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4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 as a Platform (GaaP) has recently encountered setbacks in practice worldwide. Whil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inter-governmental collaboration has emphasize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and data sharing, this study argues that a pragmatic way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n the absence of formal institutional change is to adopt an alternative model to GaaP: platform-enabled government. Enabled by innovations of the middle-tier platform, this new model of platform governance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of distributed systems of multiple departments into a sequential workflow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or sharing proprietary data. To demonstrate how this model facilitates information flow across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and improve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we analyze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using a diverse case study design. We examine administrative review, law enforcement, and contact tracing during the pandemic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Our findings suggest accommodating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advance the digital government agenda in decentralized contexts.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网络平台与网约工的劳动纠纷开始显现在司法实务中。面对类似纠纷,法院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尽管网约用工打破了过去\"单一企业对应单一员工\"的劳动关系模式,但根据现行法律,仅凭合作协议难以认定网络平台与网约工存在劳动关系。一方面应当区分网约工与网络平台签订劳动合同、网络平台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网络平台直接与网约工签订合作协议三种形式,另一方面应当在司法实践中对\"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受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进行统一规范解释。最后应当在司法经验基础上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的特点完善劳动法。  相似文献   
23.
高风险一度是网络交易发展的瓶颈所在。近年来,网络交易平台发挥网络科技的优势,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些独特的风险防范和纠纷解决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交易的发展规模。但此种民间型机制的局限和优势一样明显,未能有效"定分止争"。要真正保障网络交易的稳定发展,最大程度上解决交易纠纷,除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民间型机制外,尚需对传统的官方型机制予以适当的"网络化改造",最终形成两者的良性互补。  相似文献   
24.
跨公检法的“办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从提出以来,不同模式先后在实际运行并各有利弊。从应然价值定位角度评析现有模式,并就平台建设主体、客体范围、运行规则方面展望其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刑事案件办理的关键节点均将嵌入平台,建议进行讯问同步录音像等制度“平台留痕化”相关改革,为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等制度构建提供便利。侦查讯问行为将受到更严格的过程性监督与合法性考验,提出若干机制和具体措施应对公安侦查讯问新挑战。  相似文献   
25.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83份P2P网贷平台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平台异化模式的定性分析和平台负债情况的定量分析以及与刑事责任程度的交叉分析,文章认为,平台异化是P2P网贷平台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础性因素,负债规模、存款人人数和无法清偿的数额等三个因素都对刑事责任的程度产生影响。而且相比之下,无法清偿的数额对刑事责任影响的程度最为显著。实际上对P2P网贷平台追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责任是因为网贷平台无法清偿举债数额巨大,即因债致罪。这种因债致罪的司法行为逻辑,可以从司法者作为“清场者”的功能定位和对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来解释其合理性,但是从多元价值权衡和刑事民事分离的角度分析,其又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6.
平台经济在各国的发展状况不同,各国对其涉及的劳动关系认定等问题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也不同。日本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认定相关探讨建立在个别法与集体法对劳动者概念之界定、相关的判例和学理的基础上,主要思路是修订现行《家内劳动法》与导入德国\"类雇员\"概念。在充分考虑日本对于平台经济之定位与我国有所区别的前提下,其兼顾\"如何划定适用对象\"及\"对其采用何种规制\"的政策研究方式,以及构建\"类雇员\"概念的相关探讨,对我国相关政策研究及法律制定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相似文献   
28.
共享经济中形成了\"平台+履约人\"的新就业模式,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就业群体——\"独立工人\"。\"独立工人\"与平台之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仅根据平台要求向客户提供劳务或服务。研究显示:我国共享经济从业人员以\"独立工人\"为主,吸纳的劳动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等级较低、外地农业户籍的青壮年男性。在共享经济中有四至五成的从业人员属于专职\"独立工人\"。研究发现:选择从事兼职独立工作的群体有长期从业的倾向,而选择从事专职独立工作的群体则不希望继续从事独立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共享经济发展、保护\"独立工人\"的合法权益,可以从重新审视\"独立工人\"的法律身份入手,探索建立适合\"独立工人\"的\"可携式福利\"体系,尝试总结具有权威性的共享经济劳动标准,以推动该领域的劳动立法。  相似文献   
29.
探索\"互联网+\"语境下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新业态、新关系下工会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增强组织凝聚力,实现工作创新突破,更好地开展服务。面对当前工会运用\"互联网+\"服务职工存在整体规划模糊、信息共享不足、数据价值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建立权威的、全国工会层面的工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社会合作,为职工提供更精准、更深层、更长远的服务。该平台应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即App为主,侧重服务、互动、综合信息的分析与发布,其建设需要工会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深度参与、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30.
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是实现工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其在理论上与公共服务供给理论有契合之处,也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建设服务型工会公共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存在职工认可度不高,工会工作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缺乏长效机制和专业性,存在信息隐患等问题。为此,在建设中必须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统一的工会“互联网 +”普惠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会员实名制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