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失业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失业问题入手,分析其特征,探索其成因,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以及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但通过对政策进行的一系列调整,西方国家当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由此,我国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东 北大开发战略,应当坚持以信息化带 动工业化的思路。正确处理好工业化 与信息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发展,这是关系到东北大开发战略 实施在新世纪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分析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结构问题入手,指出经济要素关联度低,产业层次低,企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制约因素入手,提出一系列战略措施,如以国家政策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实施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梯度推移与点轴开发战略,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等,突出了大开发中政府行为的作用,以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分析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结构问题入手,指出经济要素关联度低,产业层次低,企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还阐述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并从制约因素入手,提出一系列战略措施,如以国家政策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实施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梯度推移与点轴开发战略,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等,突出了大开发中政府行为的作用,以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5.
<正>低碳,已不再是新鲜的名词,它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将怎样融入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又离我们有多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  相似文献   
26.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从而使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协议中将中国农业市场开放放在第一位,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已为时不远,这将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7.
28.
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本文论述了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出了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29.
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庆新 《桂海论丛》2004,20(1):57-59
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我国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文章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以及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现代经济中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 ,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 ,能够协助企业开发、采购、制造及顾客服务等四大部分 ,形成高度互动的统一体 ,产生协同效益及灵活反应能力 ,加强与整个市场的联接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效益 ,实现高增长。我国信息化发展迅猛 ,但基础不牢 ,处于初级阶段。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应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加速人才培养 ,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