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世纪桥》2012,(14):24-24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访问期间,赫鲁晓夫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在这以前,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份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  相似文献   
32.
梁继璋 《工友》2010,(2):54-54
这是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写给儿子的“备忘录”。这位父亲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儿子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一生就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33.
<正>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水运电报在十多年前就已淡出历史舞台。作为国家一级报务员的我也随之"失业"了,但是,莫尔斯电码那熟悉的一点一划却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一些不为外行人所知的惊险镜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34.
2008年春节期间,武汉市公安局邀请老同志参观新建的现代化指挥大楼,其中指挥大厅内共设51个“110”接警台位,与全市各分局、业务处和派出所联隔。通过长10米、宽5米的巨幅屏幕便可对全市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发出各种指令,这让我们这些老警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这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公安科技强警生动实践的一次高度跨越.  相似文献   
35.
36.
随着公安信息化应用的开展,公安无线移动查询的需求同益突出。一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都在进行九线移动查询的探索和试点,将公安业务向无线数据网延伸,固定终端应用向移动终端应用扩展。目前,移动终端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类: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计算机加装手机卡上网、专用/公用手机上网、专用(警用)/公用PDA、模拟/数字电台虚用等。  相似文献   
37.
肖舟 《党史纵横》2006,(8):26-29
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愚园路的一幢花园洋房内,解放后第一次重大的反特行动正在精心布置。拥挤的屋内,20多位侦察骨干的目光都聚集在前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中校、杭州一支台台长厉培明身上,听他介绍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秘密电台的详细情况。会议结束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行动之前,年仅29岁的上海市公安局侦察科长王征明(后任上海市公安局第一任政保处处长、上海市委保卫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地下党代表曹笛、起义中校厉培明三双大手紧紧相握。千里伏线,一朝结穴。他们心潮起伏,几个月来的风风雨雨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38.
白宇 《侨园》2011,(1):56
长征期间曾任红三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说过:"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情报。  相似文献   
39.
清末的教育家们认为,对世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少不了“由乡及国”,因为“乡土之爱”“足以发人爱国之精神”。多年来的对台宣传,特别是广播家信,一直坚持着“由乡及国”的做法,把乡情、国情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起来,生动活泼、细致入微地宣传了去台人员家乡的新貌、国家的振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情、国情融贯于亲情之中,描绘出一幅幅令天涯游子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国盛乡美、人丁兴旺的绚丽画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大陆去台人员离开家乡50多年了,结思千重,情飞万里,有多少人“欲笺心事无邮处,哭向天涯泪似沱…  相似文献   
40.
张爽 《海内与海外》2014,(11):24-27
正2014年,叶嘉莹先生恰好是90整寿。她说:"我这90年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可是,我有一个写诗的习惯,诗词道出我的心路历程。"虽然叶先生投注生命的是教书,而当她回忆她的一生时,总要提起她写的诗词。叶嘉莹出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她的本姓是叶赫那兰。叶赫那兰在中国有一男一女两个名人,男性是清代有名的《饮水词》作者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