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009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4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51篇
法律   909篇
中国共产党   1715篇
中国政治   1887篇
政治理论   460篇
综合类   5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推进,并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为标志,确立了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形态。邻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启动了以"政治主导"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延续至今,强化了以内阁为中心的"国家统治"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晚于日本,但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3.
郭晨媛 《奋斗》2021,(3):76-77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序幕。东北沦陷,白山黑水在日寇的铁蹄下悲吟。面对野蛮屠杀,有一支不屈不挠的革命队伍,处在最险恶的斗争环境下,百折不回,百死不悔,高举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的信念旗帜,在白山黑水间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十几年间累计与日寇进行大小战斗十余万次,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这支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部队,有一个永垂史册的光辉名字——东北抗日联军。  相似文献   
34.
历史不容忘却,国耻苦难不容模糊。在国家日益强盛之时,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会表决通过了三项决定,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每年的9月3日、9月30日和12月13日,分别为我国的"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认真负责。只有牢牢记住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凝聚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35.
<正>在台湾新北市芦洲区的高楼大厦中,有一片格局方正、石墙砖柱的中式古厝,这里是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家族的故居。这座甲午战败、乙未割台后修建的古宅,共九厅六十房一百二十门,经历了百年风雨,在李家人的努力下,2006年以"芦洲李宅古迹暨李友邦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也成为了台湾抗日战争纪念的重要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6.
源于相似的国家性格,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与日本将世界置于战火之中。同尝战败苦果的两国经战后恢复,以经济强国的姿态重返国际舞台,却遭遇不同的外交处境。德国外交游刃有余,日本屡陷困境,这一局面是由两国在战争反省态度、国家定位及国内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功的德国外交为日本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7.
《学理论》2015,(9)
京杭大运河如一条玉带沟通南北,促进了江苏段运河沿岸地区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在东亚文化坐标中,近代日本汉学家是一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舟运河,留下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字与图片。从内容和情感方面看,他们的江苏段运河游记既是运河沿岸城乡的写真、访书求问的交流实录,也是情感复杂纠结的踏勘记述,折射着特定时代下的中日力量对比及诸汉学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38.
《学理论》2015,(33)
约翰·鲍威尔(John W.Powell)191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抗战胜利后,子承父业,鲍威尔接管了父亲在上海创办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他立场公正、报道翔实、言论精辟,真实地还原了许多战争真相,发表了许多抨击美国政府的文章,然而该刊物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被禁止发行。1953年因持续亏损,《密勒氏评论报》停刊,鲍威尔夫妇返回美国,不料被控"叛国罪",诉讼长达八年之久,最终以检方撤诉告终。鲍威尔是第一个揭开日美之间关于细菌武器的交易真相,以及美国帮助日本掩盖罪恶行径的人,他的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观点,2008年12月15日,在旧金山去世。  相似文献   
39.
《学理论》2015,(3)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主流,中日文化同根同源,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发展繁荣了东亚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中日两国友好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发展历史证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在中日友好的轨道上,两国共同利益才会不断地交融扩大,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40.
《学理论》2015,(10)
从十八大结束至今,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在中国慢慢掀起。从中央到地方,官员涉嫌违纪被调查免职的越来越多,中国反腐呈现出网络反腐的新特点,但是反腐不能只是一场运动,应该具有持续性和制度保障。通过分析国外和境外的反腐经验,可以对中国的反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