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2):17-17
古代的地震,除了有史书记录外,民间的“好事者”也会自动加入采访和记录的队伍,他们的记录姑且算是一种原始的微博和博客吧。  相似文献   
32.
《天津政协公报》2012,(10):52-52
<正>蒲松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术和养生之道。蒲松龄非常重视养生,他配制了一种茶,叫"蜜饯菊桑茶",成分有蜂蜜、菊花、桑叶等,具有清热、消积、通血脉、健心脾的功效,喝过此茶的人无不赞叹。  相似文献   
33.
名人与春联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偶工  相似文献   
34.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09,(18):35-37
取材自蒲松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的电影《画皮》,自2008年9月26日上映后,仅19天便冲过2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内地有票房统计以来,第六部突破2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也成为有史以来国庆档上映的最高票房的影片。  相似文献   
35.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中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广大士人的精神追求与风貌,其间浸透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儒家思想,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原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儒学在以往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6.
赵建文 《新东方》2004,(6):59-61
晚明时期,早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随着商业的逐步发育和繁荣,沿袭几千年的“士农工商”的排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促使一批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由怀疑到解蔽,由打破到重构。在当下性与终极性、生存性与意义性、边缘性与主流性二元张力的冲撞、挤压之下,其心路历程无疑是复杂的,痛苦而又无奈,尴尬而又必然。然而正是在这一充满变数的痛苦抉择中,传统文化的“真”与“伪”,传统价值观的“是”与“非”,传统士人的“清”与“浊”,无不丝毫毕现,昭然若揭。这就是蒲松龄笔下的《黄英》所展示或者说传达给我们的对文化,对人生的“另类”观照。  相似文献   
37.
名人与春联     
在我国,春联的历史十分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既能从侧面看出名人的德行情操、人生见解,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现摘录几段与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38.
阮直 《学习月刊》2013,(13):15-15
在一考定终身的社会里,及第与落榜就是天堂与地狱,它影响的不仅是自己一生的前途,还波及到一个家族的荣辱。民间把金榜题名说成是人生大喜之首,如今农家子弟把考上大学称之为鲤鱼跳龙门。好在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否则,这落榜即便不要命也能扒下脸皮。所以,每到张榜时总有媒体要出来为落榜者说几句励志的话,我知道没用,可有用的话就不是"话"了,而是规则,规则不改,任何人说的话都是安慰,  相似文献   
39.
《聊斋志异》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是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主义内容,即用鬼狐及各种动物形象,曲折幻变地表现形形色色而又惊心动魄的现实世界。它有时是以动物在现实中的本相出现,有时则让其幻化为人。本文论述了《聊斋》中写得较多的狼、犬、虎、驴、马等五种动物。这些以动物构成的故事,除仅记动物传闻的一类简短作品外,都往往有作者独特的命意。有的别有寄托,表现人情;有的寓意深隐,旨在讽世;有的借物诛邪,以泄悲愤;有的嘲弄贪鄙,聊示揶揄。如《梦狼》以群狼横行官府,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吃人世界;《苗生》以一虎的形象贯穿全篇,刻画了各种类型的书生者流;《潍水狐》与《三生》,或以驴,或以马,鞭挞了那些王公大人中的衣冠禽兽;而《五通》简直就是借文学首张诛伐妖异迷信的大纛;都表现了作家批判社会、干预人生的胆略和识力。  相似文献   
40.
山也会疼     
程刚 《法制博览》2010,(2):19-19
这是一个废弃的石料场,凹在山之阳,像靓女玉面上生的癞疮。这座山当年层峦叠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曾引范伸淹,李清照,张养浩,蒲松龄等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寻芳探幽,留下千载美名。而今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开山取石,加工板材,出口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