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论共谋共同正犯——以德日学说比较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珊珊 《时代法学》2006,4(4):38-44
共谋共同正犯在德日刑法理论中经历了变迁,主要学说有“共同意思主体说”、“间接正犯类似说”、“行为支配说”等。要理清共谋共同正犯之法律属性,必须回归到正犯与共犯分界标准上。“犯罪支配理论”在解决共谋共同正犯成立问题上具有穿透力,即以新的“形式客观说”为基点要求只有共谋者实施了犯罪构成要件之实行行为时才可以以正犯论之。  相似文献   
32.
当法条之间存在所谓特别关系、补充关系时,不同法条规定的法定刑轻重不是决定法条适用的关键。"劣位法"对行为人的量刑具有参照价值,因为当"优位法"未能充分评价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时,仍应当根据"劣位法"比附量刑。此外,还应当承认"劣位法"具有"量刑上的封锁作用",以保障法条竞合时的量刑衡平。对法条竞合量刑规则作学理解释时必须遵循立法原意,同时应根据法条对行为的充分评价程度决定适用哪一法条。"重法优先于轻法"和"两罪互斥论"均属超越立法原意的解释,对之应当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33.
亲爱的《瞭望》杂志编辑同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贵刊第12期(1990年3月19日)《当代中国人心态录》一栏中登载的《去美国度蜜月》一文,文中主人公马赛所下榻的那一“美国家庭”正是我家,我也就是他所提及的特为他们房间贴上“囍”字的那位“上海太太”。  相似文献   
34.
诽谤罪是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两项基本人权相冲突在刑法领域内的典型表现。名誉权有刑事保护的必要,但诽谤罪的成立仍需通过严格的检验。事实与意见的区隔、事实真伪性的认定,以及不实言论造成他人名誉毁损的程度等均为诽谤罪必要的犯罪构成要素。针对某些地方公权力滥用《刑法》第246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创设以公共利益为内容的免责性条款是最佳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