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238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今年以来,陇西县紧紧围绕“打造‘示范带点’引领先行,建立‘六大体系’全面推进,完善‘六项机制’强化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一年抓‘带’‘点’、两年建体系、三年上水平”,不断加快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个统筹”,着力构建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城乡党建一体发展大统筹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2.
平利县城关镇党委、政府,是市级先进集体,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在镇人大的全力支持下,真抓实干,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3.
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整体素质低下已成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制约。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大事。因此,其日益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4.
关尧 《党的建设》2008,(3):24-25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镍都金昌的市辖区,金川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金川,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全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形成了城乡联动发展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45.
农村社区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探索。2007年以来,潍坊市着眼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及时总结推广诸城经验,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同步建立党组织,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农村社区党建新格局,为建设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6.
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城乡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和功能转换的总方向。小城镇的发展是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的可靠驿站。  相似文献   
47.
月报     
《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出炉4大都市生活圈、21个基本生活圈打造高品质生活2月7日,《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出炉。根据《总体规划》,我省将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建立4大都市生活圈、21个基本生活圈。包括海口都市生活圈、三亚都市生活圈、琼海都市生活圈、儋州都市生活圈在内的4  相似文献   
48.
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为陕北农村创建和谐、富裕、增收的新农村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走在全省前列的神木县大柳塔镇前柳塔村因地制宜创建了“全民参建、村村联建,村企共建,部门帮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镆式。  相似文献   
4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选择。北流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城市,虽然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如何借鉴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5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特定阶段而出现的历史性问题。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相对长期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